返回第681章 我最恨无礼行为  大明话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十多年。

    再后来直到嘉靖朝,才又由鞠躬礼改回了最隆重的五拜三叩礼,并一直奉行至今!”

    此时崔五魁越说越气愤,“却没想到,朝鲜国这次居然又想偷偷改成鞠躬礼,实在叫人难以理解!

    在我看来,这分明是朝鲜国君臣看不起经略,觉得经略你年少好欺哄!”

    林泰来突然开口:“欺天了!并非欺我!”崔五魁连忙道:“是!是!”

    林泰来又吩咐道:“你将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叫过来!”

    崔五魁奉命而去,去喊远接使赵敬高过来。

    正当这时,红光满面的李如松笑着走进幕府大堂,很不见外的叫道:“你来得真迟!”

    林泰来和李如松提前约定好了,今天先见个面。

    上章讲过将官拜见帅臣的礼节,要先穿甲胄拜见,然后再换常服。

    但李如松现在只身穿常服,溜达着走进了经略幕府大堂。

    林经略瞥着李如松,这老哥看起来又飘了啊,又变身为李大将了。

    历史上的李如松在帅臣面前,似乎始终就是这种尿性。

    在宣府时,要与巡抚平起平坐;在宁夏时,让总督靠边站;在辽东朝鲜时,对经略也不行卑礼。

    难怪历史上李如松最终下场那么莫名其妙,堂堂一个大总兵在一场常见治安战里,稀里糊涂陷入埋伏挂了,然后也没什么人认真追查。

    林泰来并不是阴谋论爱好者,但看到李如松的结局,真不信这里面没点事。

    李如松并不知道林老弟心里想什么,大大咧咧的自行找了个椅子,侧对主位而坐。

    大家都知道,下级拜见上级是站南面北,在赏座之前要先面对面回话,没有直接侧坐的道理

    林经略和蔼可亲的对李大将说:“你且等等,我先跟朝鲜国使节说几句话。”

    “我这边不急!我也看看朝鲜国使节怎么说。”李如松答道。

    不多时,崔五魁带着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走了进来。

    林泰来停止了与李如松的寒暄,对赵敬高冷冷的质问道:

    “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颁布《洪武礼制》,要求藩王行五拜三叩头,为何贵国这次胆敢擅改礼制?”

    赵敬高不慌不忙的拿出一本书并呈交上来,林泰来看了看,书名叫《藩国仪注》。

    然后赵敬高振振有词的解释说:“《藩国仪注》同样是高皇帝颁布,自从高皇帝颁此书来我国,我国便遵此礼。

    在《藩国仪注》中,并无五拜三叩之礼之要求,故而我国遵守有何不可?”

    崔五魁在旁边怒斥道:“但是《藩国仪注》中,同样也没有提到要行鞠躬礼!”

    赵敬高再次辩解说:“我国敬天子之命,不敢站立迎诏,所以为表恭敬,才增设了鞠躬之礼。”

    坐在旁边看热闹的李如松迷惑不已,朝鲜国这帮君臣都失心疯了吗?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距离亡国灭种就差一口气,还敢在这里跟大明矫情礼节问题呢?

    迎诏不应该就是五拜三叩大礼吗?只想鞠躬礼是几个意思?

    林泰来心里有所猜测,可能有两方面缘故。

    一是当今朝鲜国的内部党争也十分剧烈,甚至比大明还激烈。

    先前有东人党和西人党,然后东人党又分裂出南人党和北人党,斗得一塌糊涂。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出现什么奇葩也不奇怪。

    二是朝鲜国君臣发自内心的担忧,大明会借此机会吞并朝鲜国。

    所以在礼仪问题上抬高自身,妄图表达出“强硬”和“尊严”,有点色厉内荏的意思。

    崔五魁还在愤怒的与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争执,“你所拿的《藩国仪注》乃是高皇帝时所定,而后历代已经有所更改!”

    赵敬高辩驳道:“我国只收到过高皇帝颁发的《藩国仪注》,也只尊此为旧制行之!”

    而后大概觉得崔五魁只是一个小人物,没必要对崔五魁浪费口水,所以赵敬高又转向林泰来,语气坚定的说:

    “《藩国仪注》本无规定迎诏细礼,还是当年我国世宗大王认为立迎不妥,主动添设鞠躬之礼,以此优待大明上邦!

    在此告诫经略,要明察我国之苦心,体谅邦交之不易,勿要做节外生枝之事。”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林泰来只觉得赵敬高吵闹。所以他抬头朝着门外喝道:“刀斧手何在?”

    右护法张武带着几条大汉,出现在门外候命。

    林泰来指着赵敬高,很烦躁的下令道:“把这蠢逼推出辕门,斩首!”

    赵敬高昂首挺胸,面无惧色,林经略你装模作样的吓唬谁呢?

    恐吓和谩骂,决不是战斗!谁怂谁是孙子!

    张武接了军令,带着人将赵敬高推到院门外。

    赵敬高面露不屑,这点虚张声势的伎俩只要看破了,就没什么可害怕的。

    不就是故意用这种形式,威胁自己改口么?历代史书上类似这种事多了。

    还能真砍了自己不成?只要挺到最后,就会听到刀下留人。

    而后赵敬高被强行按在地上,转头就看到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刀斧交颈而不改其节,赵敬高还想着为了青史留名放几句狠话,就见大刀毫不犹豫的砍了下来!

    “卧槽!竟然来真的?”这大概是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人生最后一个瞬间的心声。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