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19章 杨广随军
隋朝终结了南北朝的乱世,但这仍然是一个讲究血统的时代,真正能够崛起于草莽的豪杰,少之又少。
就连高欢,也是因为长相俊美,被北魏真定侯娄提的孙女娄昭君一眼相中,有了妻族相助,他才得以发家。
但凡重要将领,哪怕是韩擒虎、史万岁他们这些猛将,也都是读过书的。
而麦铁杖却出自穷苦人家,更是与读书无缘,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否则早年间也不会在岭南为盗。
他这样的大老粗,又怎么入得了杨广的眼。
杨广志大才疏是一回事,但他的文化素养却极为出色,就连后世着名学者郑振铎先生都称赞: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可能是麦铁杖目不识丁,也可能是他出身卑微,总之麦铁杖虽有崔澈引见,夸赞功劳,却依旧没有得到杨广的青睐。
正当麦铁杖失意的时候,赵文寻了过来,听说崔澈派遣他教导自己识字,麦铁杖喃喃道:
“我只是一个粗人,却能得燕公如此看重...”
赵文正色道:
“你冒险渡江,为家主探明敌情,家主从不亏待有功之人。”
麦铁杖在心底比较了崔澈与杨广对待自己的态度差别,感激之情越发浓烈,他哽咽道:
“铁杖必不负燕公厚望。”
赵文勉励道:
“你是南方人,应当知道吴下阿蒙,今日家主劝学,是希望你在将来能有吕蒙一般的作为!”
麦铁杖当然听说过吕蒙白衣渡江,擒杀关羽的故事。
一想到燕国公居然对自己寄予这么大的期望,麦铁杖心怀荡漾,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对赵文以先生相称,将对方请去自己营帐教授自己识字。
夜里,赵文回到广陵城时,已经是口干舌燥,他接过婢女递来的茶水,一口灌下,等婢女离开了,赵文才疑惑道:
“家主既然看重麦铁杖,又为何要将他引见给晋王?”
崔澈语气淡然道:
“有了对比,麦铁杖才会知道,谁才是他的恩主。”
杨坚夫妇极为重视血统、门第,杨广生长在那样的家庭,又怎么可能真的忽略出身,唯才是举。
翌日,清晨,崔澈在尉迟炽繁的服侍下,换上一件暗黑色的甲胄。
“夫君穿上这身甲胄,可真是威武。”
尉迟炽繁赞道。
崔澈笑道:
“莫非我脱了甲胄,便不威武了?”
也不知道尉迟炽繁想到了什么,俏脸通红道:
“要比现在更威武。”
崔澈闻言,捏起了她的脸颊,嘲弄道:
“都快要做母亲了,还在胡思乱想。”
调笑之余,崔澈也没忘了叮嘱她:
“我不在的时候,伱要好好在家养胎,若是有事拿不定主意,便派人去晋王府,向王妃求助。”
十万大军尽数集结在了广陵城外,休整了数日,也该准备渡江了,若是迟迟未有行动,只怕朝廷真的以为自己联合杨广,养寇自重,要搞新大隋。
尉迟炽繁抚着自己尚未鼓起来的小腹,甜甜一笑:
“妾身自然会照顾好自己,但夫君在外领军,更是要注意安全。”
与尉迟炽繁道别后,崔澈离府径直前往之前的秦王府,如今的晋王府。
按照崔澈的打算,是想让杨广坐镇扬州,为自己主持后勤,调运物资。
但昨夜杨广找上他,执意要随军渡江,留下扬州总管府长史张煚与司马李彻,让二人执掌后勤供应。
至于军中物资,继续交由房彦谦主管。
来到晋王府,杨广正与晋王妃依依惜别。
崔澈无奈道:
“前线凶险,你何必与我同往,不如留在扬州。”
杨广听见崔澈的声音,这才松开了妻子的手,转头道:
“此前伐陈,高相这也不准,那也不许,我名为主帅,却只能在后方枯坐。
“如今好不容易没了高相桎梏,又怎能不亲临战场,感受一二。
“有你在,莫非此战还能生出什么波折。”
崔澈心道,谁知道咧。
自己先是集结十万大军,又是劝学麦铁杖,已经叠了两层debuff,谁知道会不会给后世留下一个崔十万的名声。
杨广身旁的晋王妃向崔澈款身行礼:
“殿下安危,就托付给燕公了,妾身恭祝燕公旗开得胜。”
崔澈赶忙道:
“王妃莫要折煞了崔某,我与殿下,有兄弟之义,情同手足,自当祸福与共,生死相依,但凡崔某有一息尚存,绝不会使晋王身陷险境。”
晋王妃闻言再拜:
“一切就有劳燕公了。”
自高欢与尔朱兆后,时隔五十多年,才出了崔澈与杨广这么一对兄弟。
这样感人至深的兄弟情,以后也很少再有了,估摸着要等到晚唐时,朱温与朱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