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12章 行军长史
伐陈时,杨广作为名义上的统帅,并没有展示其在后世的微操技术,故而包括杨坚、高颎等人在内,都相信他不会瞎指挥。
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继续让他担当名义上的行军元帅,另派大将实际统揽军务。
杨坚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晋阳,命杨广火速前往扬州,与杨俊交接。
主帅已经定下,但由谁辅佐杨广却是一个问题。
殿内诸将争先,贺若弼原以为此番平叛,领军大将非他莫属,毕竟上一回他与韩擒虎相争,众人以韩擒虎官爵不显为由,举荐韩擒虎镇守兰州。
如今不管怎么说,也该轮到自己了。
可是杨坚询问高颎,就连这位老友都没有选择支持他。
高颎躬身答道:
“当从越公与燕公之间,择一人领军。”
高颎倒不是有意挑拨崔澈、杨素,使二人相争。
此时朝中无论能力,还是身份,有资格辅佐杨广平定叛乱的,只有高颎自己,以及崔澈、杨素、贺若弼这寥寥数人。
高颎作为伐陈的实际统帅,坐拥灭国之功,无论如何也不再适合领军南下。
贺若弼自伐陈以后,飞扬跋扈,目中无人,若使他南下,只怕会与杨广发生冲突。
如此,便只剩了越国公杨素与燕国公崔澈。
杨坚暗暗颔首,他最满意高颎这一点,平时虽然也会帮着苏威对付李德林,但真要是遇上大事,总会放下个人得失。
贺若弼很不服气,执意请战,但杨坚只是三言两语敷衍了他。
杨坚将目光看向崔澈与杨素,二人也在请战之列。
他们的军事才能,杨坚当然信得过,都是当世名将。
杨坚目光最先停留在崔澈的脸上。
他是自己的女婿,是自家人,与晋王自小友善,二人搭档,不会出现将帅不和的情况。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崔澈与杨广关系过于亲密,让他去南方,是否会帮助杨广养寇自重。
可是一想到崔澈侍奉自己,小心谨慎,晋王杨广也是好孝顺的贤王,杨坚也将这份顾虑抛在了脑后。
随即,杨坚又将目光移向杨素,按理来说,杨素是比崔澈更适合的人选,至少在杨坚看来,杨素在太子与晋王之间处于中立,不偏不倚,无需担心所谓养寇自重。
但又不由担心杨素若是南下,与杨广搭档,会被杨广拉拢,杨广笼络人心的本事,杨坚也是认可的,尤其是听说了杨广让晋王妃为崔澈亲自下厨,烹调鱼汤。
如今杨广已经有了一个崔澈,杨坚便不愿再为他配上一个杨素,否则晋王党与太子党在朝中非得打破头。
况且杨素精于水战,在伐陈时,被江南之人敬为江神。
但也正是杨素在江南威名太重,杨坚并不敢轻易派遣杨素南下,如今又有了崔澈这个选择,杨坚心中的天平已然有了倾向。
在高颎之后,杨坚又相继询问了苏威、牛弘,二人都与崔澈、杨素友善,故而也是附议高颎,恳请杨坚圣心独裁。
杨坚稍作思量后,唤道:
“崔澈!”
崔澈心中一喜,应声答道:
“臣在!”
杨坚沉声道:
“朕命你为晋王元帅府长史,赐予临机决断之权,统御三军,平定叛乱!”
崔澈正色道:
“臣遵旨,微臣必为陛下带来捷报!”
杨坚不仅是为崔澈调拨旧部,也就是博陵骑卒南下,更派遣崔弘度、史万岁、来护儿等人为崔澈麾下将领。
史万岁有盛名于当世,与崔澈、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并列,但终究是官爵卑微,只能屈居人下。
大兴殿里,正在谋划平定叛乱的具体方略之时,江南动乱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听见兵部同僚们议论此事,驾部员外郎李靖忧心不已,他倒不是忧心国事。
大隋兵马强盛,当初南陈划江而治,尚且不能阻挡,如今一群放下锄头的百姓,又怎能与隋军匹敌。
李靖担忧的是自己兄长李端,今年年初,李端出任婺州刺史,正处在叛乱的三大中心地带之一,如今不知生死,没有半点消息。
众人都在议论此番平叛谁会为将,有人说是高颎,有人说是贺若弼,当然,崔澈与杨素也各有支持者。
但李靖知道,最可能的人选就是崔澈与杨素。
若是崔澈受命出征,自己定要请求随行。
大兴殿里,众人议定了方略,向杨坚拜别。
走出大兴宫,贺若弼冷哼一声,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不满,也不与众人告别,自顾自地大步而去。
显然,他对高颎、牛弘、苏威等人举荐崔澈、杨素,心怀不满。
高颎与众人道别后,径直去追贺若弼。
苏威、牛弘也与崔澈、杨素道别,回去尚书省以及吏部。
广阳门外,最后只留了崔澈与杨素话别。
崔澈压低了声音道:
“崔某在外,不能顾及朝中,储位之争,全靠越公。”
杨素虽然失去了平叛的机会,却也没有挂在心上,记恨崔澈,毕竟人选是杨坚定的。
他也刻意轻声说道: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