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 话语权  女帝:陛下请自重,臣不想升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陆晨一直以来,无论是行事的风格还是为官的理念,跟大夏的官场都极其格格不入。

 在大夏当官,尤其是上位者,大部分都会把方方面面考虑得清清楚楚,城府极深,有功劳就捞,风险能避则避,做人做事,起码要把自己摘出去,不能让仕途受到影响。

 否则,宁愿什么都不做,都不愿犯错。

 但陆晨却完全是反着来的。

 有黑锅,他比谁都积极,立功了,他跑得比谁都快。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

 在天工司的时候也是如此,只要是通过审核的研发项目,第一责任人永远都是陆晨,要是研发陷入困境,有打水漂的巨大风险,他就站出来面对质疑和独自承担后果,而只要研发成功,他就拼命向女帝给其他人表功,对自己的付出只字不提。

 这样的上司,哪个做下属会不发自内心地爱戴呢?

 此时,作为天工司二三把手的苏凝和璃月都定定地看着陆晨,眼中异彩连连。

 陆晨心中苦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陛下谬赞了,微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两州之地,自微臣卸任两州总督开始,便没有再插手地方政事,只是相信方玉他们能比以前的庸官做得更好罢了,这实打实的政绩,与微臣毫不相干,都是他们尽职尽责、勠力同心的结果,不是微臣的功劳,微臣羞于冒领,还请陛下莫要为难微臣。”

 话说到这种地步,姜承婉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这份功劳,朕记在心里便是。”

 闻言,陆晨顿时重重松了口气。

 “多谢陛下体谅。”

 姜承婉摇了摇头。

 “有功则赏,有过责罚,赏罚分明,方为明君之道,陆卿,你认为,朕该如何嘉奖方玉等出类拔萃的官场新秀?”

 经济增幅全国第一,如此耀眼的政绩,即便方玉等人只是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的代理县令,朝廷也必须有所表示,至少这不入流的“代理”二字,是肯定要去掉的。

 耀眼的政绩,加上陆晨门生以及沧溟圣王嫡系将领的根底,绝对忠诚,方玉等人想不升官都难。

 哪怕他们不是科甲正途出身也一样。

 如果姜承婉真是个循规蹈矩的死板皇帝,陆晨也不可能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身居高位。

 姜承婉话音刚落,众人便齐刷刷地看向陆晨。

 尤其是新任吏部左侍郎周鹤和右侍郎陈平之,此时却是同时皱起眉头。

 大夏绵延千年,官员的升迁贬谪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考评制度,照理来说是由吏部管辖,这也是吏部为何职权极重,吏部尚书更是被称之为天官,甚至能跟三阁大学士掰手腕的原因。

 但现在,女帝却越过了他们,直接问陆晨关于方玉等人的升迁意见。

 完全无视了如今身为吏部主事人的左右侍郎。

 就好像他陆晨才是吏部尚书一般。

 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虽说吏部尚书之位如今仍旧高悬,周鹤和陈平之名义上依旧只是正三品的左右侍郎,但在没有设定吏部尚书的前提下,吏部大小事务应该问他们才对。

 哪里轮得到陆晨这个名义上六部排名最末的工部尚书?

 于是两人纷纷转过头,看向颜松,眼中透着一丝询问之意。

 然而颜松只是隐晦地对他们摇了摇头,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颜阁老表态,他们虽然对女帝无视吏部堂官的态度心有不忿,但还是握紧拳头,强忍了下来。

 陆晨也有些无语。

 怎么着?吏部的活哥们也要兼着是吧?

 给一份工资做几份的活?

 暗自吐槽了一下,他倒也没有反驳什么,而是稍微思考了一下,便正色道:“妖后乱国六年,对国朝影响甚大,不少行省如今依旧乌烟瘴气,急需能臣改变现状。”

 这话一出,不少人当即面色一变。

 “陆尚书,你的意思是”

 陈平之的声音中,莫名透出一丝颤音。

 姜承婉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眼中悄然闪过一抹精光。

 陆晨瞥了陈平之一眼,淡淡道:“隋、禹两州如今欣欣向荣,一片盛世之景,已经足以证明他们的治政能力,况且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地方官府有不少空缺,甚至为了大局,不得不对一些不算出格的庸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然如此,不如将他们分别派到各行省的重要府县任职,以点破面,辐射全省,带动各省发展。”

 轰!

 这话如同平地一道惊雷,顷刻间在众人内心掀起轩然大波。

 “这”

 周鹤眼神微微颤动。

 “陆尚书,这不妥吧.虽然他们的确很优秀,但施政应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适合禹州的政令,或许离开禹州就会水土不服,这要是照搬原本的经验,说不定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此事,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

 “呵”

 陆晨很是微妙地笑了笑。

 “周侍郎,你莫不是忘了,方玉他们在从政之前,个个都是玄武卫的优秀将领,他们比谁都清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他们能从无到有地治理一方,怎么可能会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你以为他们是那些抱守残缺的庸官么?”

 顿了一下,他又道:“本官相信他们定能如治理两州各县一般,将各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

 “当然,倘若周侍郎你不放心的话,本官可以为他们作保,倘若出了什么问题,本官全权负责,绝不逃避!”

 话音落下的瞬间,周鹤和陈平之不由得面色一滞。

 两人面面相觑,相对无言。

 陆晨都已经做到这等地步,甘愿赌上自己丰厚的政治资本给方玉等人作保,他们还能怎么办?

 但是要是不阻止,让那些明显是打着新政旗号,而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陆党”前往各省担任要职,长时间下去,他们士林还有安宁之日吗?

 看看如今的禹州和隋州什么情况!

 经过陆晨几次横扫,连隋王这样的顶级皇族都得夹着尾巴做人,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两州不仅原本的官场一片死寂,不少百年世家彻底消失,在方玉等人上台后,世家豪族更是哀嚎一片,彻底一蹶不振,如今完全没了声音,只有那些可有可无的平头百姓在歌功颂德,传唱盛世。

 这种恨不得天下大乱的异类要是分散到各省机要,上面又有陆晨这个大夏有史以来权势最重的异类撑腰,可想而知将会引出多大的乱子。

 他们虽然身在朝堂,但根基却不在司隶,倘若那些祸害调到他们老家,后院失火,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甘心之下,两人同时看向颜松,希望这位文官之首给他们争一争。

 然而,仅片刻,他们便大失所望地收回目光。

 这位文官集团的定海神针,还是一如既往的,除了一个让他们稍安勿躁的眼神以外,没有任何表态,稳如老狗,就好像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在他心中留下一丝涟漪一般。

 在诡异的沉默下,这项决议毫无疑问地顺利通过。

 事实上,就算他们开口阻止,也没有任何意义,毕竟,这是陆晨的谏言。

 打从姜承婉亲政开始,陆晨的谏言就几乎没有不通过的。

 别问,问就是准奏。

 刘东阳等人虽然觉得有点过了,数十个代理县令,全都往上提,至少也是个知府、同知起步,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势必会造成不小的动荡。

 以他们万事求稳的习惯,就算方玉等人表现得再好,升迁之事也应该循序渐进才对。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这种激进的谏言,他们指定站出来说几句,但.提议的人是陆晨,那就另说了。

 倒不是他们畏惧陆晨的权势,也不是跟陆晨私交颇厚,而是因为陆晨这个人,实在太邪门了。

 他每次令人费解的惊人之举,最后的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在他们看来,陆晨既然这么有把握,应该有什么他们不理解的深层考虑在里面,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好了,免得最后证明陆晨是对的,给他们啪啪一顿打脸。

 “既然如此,那就拟旨吧。”

 姜承婉很是果断地道:“除了升任两州知府的人选以外,即刻召集两州所有代理官员入京,吏部尽快拟定名册。”

 吏部左右侍郎心不甘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