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目等,充当随军幕僚。按大清律例,流人在官庄要从事耕作,但常有例外,比如流人吴兆骞便在宁古塔将军府城内的许尔安家开馆授徒,跟他一起开蒙读书的,除了许尔安之子,巴海的两个儿子,还有较早流放到宁古塔的陈嘉猷之子、孙汝贤之子等。
相关阅读:宁古塔见闻
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第一任宁古塔将军巴海。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发配到宁古塔。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顺治四年,深秋季节,秋风瑟瑟,秋雨飘飘。在清军占领的南京守军,正查进出城门的行人。忽然,在一个欲离宁南下的广东和尚函可的行囊中发现了违禁品——一本记录抗清志士事迹的书稿,名叫《变记》。清军大惊失色,立即将其扣押,并施展酷刑,但一无所获。后刑部以“文字干预时事”罪判决,将其流放到关外沈阳。
顺治六年,函可逝于冰天雪地的异乡。同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皇上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可以想象在300多年前,那冰冷遥远的宁古塔是被流放人的土地,也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当他们对着“流放宁古塔”圣旨谢恩后,便迈着失落、沉重的脚步,带着夹板,带着不白的屈辱,经过几千里路途的艰辛和苦楚,来到这里。这些人给这片黑土地带来的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文明。“流人”创造了这片黑土地文明,创造了黑土地的博大精神。
前面说了,宁古塔不是“塔”,那又干嘛取了个“塔”字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有兄弟六个,曾居住在这里。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六个”。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就叫“宁古塔氏”。除了姓宁的,姓刘的汉姓,也叫“宁古塔氏”。
宁古塔——承载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而被流放在这里的人们目睹了世事沧桑。
宁古塔——听到过流人的浅酌低唱和痛苦**,也见证了长空飞雁和硕米肥鱼。
宁古塔——满族的发源地。这里是流人断魂的墓志和思归的梦乡,也是满族后人追忆的故乡。面对天下苍生和满朝文武而言之滔滔,文之灼灼。言辞冒犯了天朝威严。面对龙颜大怒,妻离子散,邻里株连的痛苦声直干云霄,不绝于耳。
宁古塔——透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沉重和已是一片历史的汪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