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俄国教科书人物:普希金之悲哀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甚至在一次晚会上,某个名叫多哥尔·鲁科夫的年轻人在普希金的脑后竖起了两根手指,作羊角状,即表示″戴帽子″的意思。
    难道真的是有人故意陷害普希金吗?或许吧!但俗语说得好:无风不起浪。
    普希金的妻子娜达丽娅到底有多美?
    她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普希金的好友索洛古博是这样描述的:″一生中我见过许多漂亮女人,遇到过比普希金娜更迷人的女人。但从未见过象她那样将古典端庄的脸型与匀称的身段如此美妙地结合在一起。高高的身材,神话般纤细的腰…….这是真正的美人。无怪乎,甚至是从最靓丽的女人中挑选出来的女人也要在她的面前黯然失色。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就神魂颠倒地爱上了她。必须承认,当时,彼得堡没有一个年轻人不对普希金娜暗暗地恋慕着。她那灿烂的美和魔力般的名字,让人们陶醉。我认识一些年轻人,他们非常自信地确定自己爱上了普希金娜。不仅是那些仅与普希金娜见过一面的人,还有那些根本就没见过普希金娜的年轻人″。
    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普希金的妻子的确很漂亮,她那美丽的姿色具有无坚不摧的魅力,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子。
    普希金在与娜达丽娅六年的婚姻中,初始如获至宝,倍加呵护和炫耀,为取得这样一个美人为妻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凭借自己天才诗人的名声,将自己的妻子介绍给朋友,引见给皇后和沙皇,带进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进入交际圈,引起人们的一片惊叹,人们对这一对″郎才女貌″的绝配赞叹不已。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普希金爱美,其他的男人也爱美,沙皇尼古拉一世更爱美。
    随着普希金带着妻子参加的舞会越来越多,娜达丽娅的魅力越来越呈现出来。
    开始,她借着普希金的大名与达官显贵们结识,享受着第一诗人夫人的荣誉。但不久,她那魅力的光环已经超过了丈夫诗人的声誉。现在,在各种舞会上,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诗,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丽。
    人们喜欢她,仰慕她,热恋她,甚至渴望得到她。
    在众星捧月许多男人大献殷勤之后,娜达丽娅已经晕头转向。她开始接受所有男人献来的殷勤,不顾在丈夫面前与他们打情骂俏。
    特别是在″英俊王子″荷兰公使的干儿子,法国人丹特斯出现后,她那不检点的行为举止更加明显,有时甚至达到了放肆的地步。娜达丽娅和丹特斯,不知究竟是谁先爱上了谁,或许是一见钟情。
    丹特斯,高高的个子,一副漂亮的面孔,两只粗野勇敢的大眼睛稍稍前凸。非常自信、活泼、幽默、快乐、机智,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与娜达丽娅同岁。
    在彼得堡圈子里,普希金开始也因他那活泼的性格而喜欢他,沙皇宠爱他,女人们更是爱他如掌上明珠,将他从一个人怀里抢到另一个人怀里。他在交易场上的成功与娜达丽娅不相上下,在这方面,他们俩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丹特斯利用自己是外国人的身份,及沙皇的信任和人们对他的宠爱,大胆地追逐女性,尤其是对娜达丽娅穷追不舍。而娜达丽娅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因而对他的追求和放肆不但不加以拒绝和阻止,反而非常乐意接受,觉得很快乐。
    所以说普希金的绿帽帽也是带了两年有余,也许远远不止。
    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之久,娜达丽娅不知分寸的举止越来越离谱。那些与她交往甚密的好友曾试图劝她要学聪明些,要识相些,与丹特斯打情骂俏不会有好结果。但每次都听到下面这样的回答:我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乐,我只是喜欢他而已。请放心,不会出什么事,今后还会与两年来一样。这就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时的娜达丽娅及她的表现。
    至于娜达丽娅与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否有亲密关系,这很难说,但我想,仅以上所述,娜达丽娅的行为足可以使人们认为,她给普希金戴了″绿帽子″。这绝对不止一顶两顶,可能呈两位数。
    决斗
    自收到匿名信之后,普希金坐卧不安。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他毅然决定向丹特斯发起挑战——决斗。
    对于普希金来说,荣誉高于一切。
    收到普希金挑战书后,丹特斯的义父,荷兰公使老格尔恩顿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意识到,义子的行为太过分了。
    同时,他也清楚,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决斗,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不愉快的。
    于是,他开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
    结果,安排了丹特斯与娜达丽娅的大姐叶卡捷林娜结婚,并于1837年1月1日举行了婚礼。
    至少从表面来看,给人们的印象是,丹特斯追逐的不是娜达丽娅,而是她的姐姐叶卡捷林娜,从而给普希金收回挑战书下了一个台阶,挽回了荣誉。
    丹特斯在这桩婚姻中的确扮演了一个不幸的角色,叶卡捷林娜不但长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岁,丹特斯的心理极不平衡,这不公平!?╭╮?
    甚至连沙俄皇后都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这是一种宽宏,还是一种牺牲?″
    就在一场风暴看似过去,紧接着晴天之后,其实孕育着一场更大的风暴。丹特斯与叶卡捷林娜结婚之后,他利用自己现在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胆放肆地追起娜达丽娅来。
    只要那里有娜达丽娅的身影,那里就有他丹特斯。他公开地挑衅地为娜达丽娅的健康干杯,邀请跳舞,大声地说着恭维话。不仅如此,他通过别人约娜达丽娅与自己单独约会,独白自己的爱情,并用自杀来威胁对方接受它。
    在丹特斯的进攻面前,娜达丽娅陷得越来越深,她没有发现自己的这场游戏有多危险及其严重的后果,她甚至不顾丈夫禁止她参加一切年轻人聚会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处招摇。
    正如索非亚·卡拉姆津娜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所写的:
    ″我沉重地告诉你这个发生上周三的悲剧,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现了可悲的结局,可怜的普希金,可怜的人!”
    自从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后,三个月来,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击啊!就是这封匿名信,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但引起决斗的具体原因,人们认为,是在上个星期六沃龙佐夫家的晚会上,当普希金看到妻子与丹特斯在一起亲密地谈笑,跳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