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朝会  窃国非我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二日丞相府朝会殿。

    宁王代王并没有获得参与议事的许可,而是被继续被金吾卫扣在各自府中。

    “戚尚文,昨夜太子死于狱中,你可有什么想要辩解的?”皇帝高居龙椅之上,声音威严。

    廷尉慌忙出列跪倒在地“臣御下不严,罪该万死。臣以命人将昨夜狱卒与当值的廷尉左监扣押起来,等圣上处罚。”

    “狱卒夷三族,左监斩首抄家,至于你御下不严廷杖三十罚奉一年。”皇帝的语气不容置疑,能够官居九卿,年龄自然不小,这廷杖几乎就会要廷尉的半条命,但是起码目前看保住了一命。

    皇帝命太监将太子认罪书在朝堂之上宣读。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在太监高声呵斥下才渐渐平静下来。

    “晏慎初,太子即以认罪,太子同党应如何处置?”

    “谋逆之事,罪大恶极定要严惩,只是此事牵连甚广其中不乏皇亲国戚以及朝中重臣,若仅凭太子一封手书,便如此武断,这,这是否有些不妥,臣认为应当彻查此事,如果有罪自然不能姑息,就怕其中另有隐情。”丞相晏慎初躬身答道。

    “放肆,还能有什么隐情,难道太子能用自杀来陷害这群奸臣?能用自己清白去诬陷自己的舅舅?朕问你,你是何意啊,还是说丞相也参与其中了?”

    丞相慌忙跪倒不再多言,群臣见皇帝怒极也不敢言语。

    “这件事已经拖延许久,朕不愿再拖下去,之前顾虑太子身份尔等只知道互相推诿拖延。现在此事交由丞相与御史中丞处理,廷尉、光禄卿与宗正卿一同协助办案。不得姑息。”

    “储君之事涉及国本,诸位可有和举荐?”

    “四皇子与六皇子乃是嫡子,正统之位理应从二人中选出。”宗正卿出列说到。

    “立储之事事关重大,四皇子与六皇子乃是太子同胞,太子谋反之事尚未查明,此时若急于立储,若日后查出两位皇子牵涉其中,岂不会被天下耻笑。”太常卿出列反驳道。

    “以太常大人之言,四皇子与六皇子不适合,那自古立长不立幼,三皇子一直与太子不睦,不结党羽。定然与谋逆之事不会有任何瓜葛。太常大人是想让陛下立三皇子喽?”宗正卿不屑的说。

    “哼,我何时说要立三皇子了,我只是感觉宗正大人说话不过脑子而已。”

    “陛下,臣认为应该等到谋逆之事彻查清楚之后再做定夺。姜大人,太子薨逝应按何等规格下葬?”丞相连忙出来平息争吵。

    姜仲询便是太常卿,太常掌宗庙历法天象礼乐等诸多事宜,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太子死后理应进入太庙,按诸侯之礼下葬,但眼下涉及谋逆之事,看似在问太常卿,实则也是要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

    这个老狐狸,把这烫手山芋往我这扔。“这。国家祭祀,丧娶之事皆有太史掌故负责。太史令,掌故是你之属官,这事还得你与其商议妥当,我好回禀殿下。”事情不难办,难办的是不知道皇帝心思,在这种时候,他可不想触了皇帝的霉头,便将皮球踢向下属。

    “太子昨夜薨逝,若是你们还要商议,太子还要再等到你们商议妥当才能下葬。若你商议一月太子便要等你一月不成?太史令你也在这里,你给朕一个答复。”皇帝暴躁出声。

    太史令硬着头皮出列“皇子薨逝,理应按诸侯之理下葬。但毕竟涉及谋逆之事,为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陛下定夺。”

    除了将球踢向皇帝的太史令,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皇帝方向。

    “朕与太子乃是血肉至亲,虽其犯下大错,但即然已死以往过错便既往不咎,太史令按例执行便是。周勋和周彻擅自离开封地入京,姜仲询按律当如何?”皇帝将此事敲定后,突然话风一转。

    “回陛下,按大周律法,藩王诸侯皆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可与其他诸侯沟通往来,重者视同谋逆,处劳役或斩首。但是两位皇子皆是只身回到京城,并无其他举动,几日来也不曾离府可从轻发落。”太常卿感觉一定是流年不利,如此尖锐的问题怎么这么多。

    “恩,太子谋逆他二人身为胞弟便该受罚,又不守规矩擅自回京。将代王封地敦煌郡划归凉州刺史部管辖,将宁王封地乐浪郡划归幽州刺史部管辖。责令二人即日离京返回封地。”

    丞相与宗正卿齐齐出列“陛下,太子谋逆之事尚未查明,储君之位亦没有定夺。代王宁王此时不宜回到封地。”

    宗正卿的想法是,这二位乃是嫡子,三皇子七皇子都是庶出,按他的想法太子之位不能落于旁支。丞相的想法是如果太子的谋逆,如果两位皇子参与其中,那此时放二人离开无异于放虎归山,即使没有参与其中,无缘帝位也能使二人心生怨念,于社稷有害无益。虽然目的不同,但是方式相同。

    “至于储君之位,朕欲立七皇子周懿为太子。”

    “陛下,自古以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立七皇子于礼不合。”宗正在这件事上似乎并不想退让。

    “哼,太子谋逆,皇后教子无方本应废除后位,朕念在多年情分便不愿处罚。至于这两人,皇兄谋逆就算没有参与,失察之罪却也逃不掉,如此大意怎能担的起储君之位。三皇子这些年做了什么好事,你以为朕不知道么?周懿自幼聪慧,且性子温润,如何当不得太子?”

    “陛下,立储之事乃是国本,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怎么如此儿戏。代王宁王固然有失察之错,但是多年来立下军功无数,又为我大周戍守边疆,封国境内百姓安居,亦无匪患。将来也必是明君啊。”宗正据理力争。

    “周崇仁,你的意思是他们会是明君,而朕是昏君?你竟有如此眼光,太子谋逆你为何没有看出来?”皇帝怒极问道。

    宗正慌忙跪倒在地不住的颤抖,咬紧牙关继续说道“立储之事非陛下一人之事,乃天下之事,涉及祖宗基业,还望陛下三思。”

    群臣见此情景,也都纷纷跪下“望陛下三思。”

    皇帝怒哼一声,便从龙椅上站起,径直离开朝会殿。

    皇帝离开之后,群臣才敢起身。丞相来到宗正身边将其扶起,在耳边低声道“看样子,太子之位必然会落到七皇子身上,周大人如此这般,恐怕会为以后埋下祸根啊。”

    “唉,我如何不知啊,只是我身为宗亲,怎能看着陛下肆意妄为呢。其实陛下也没错,如果代王宁王继位,必然会为太子翻案,陛下如何自处。若不是念及骨肉亲情恐怕就会废除两位皇子。”宗正无奈的苦笑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