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撒汤配炒馍  野蛮时代之199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天还灰蒙蒙一片,村里的鸡鸭鹅狗便早早地起来奋斗。

    寒风依旧刮着,却没有昨日那般暴躁,多了些许温柔。

    “这四个鸡蛋你们俩揣怀里。”胡枝嫂子不由分说就往张信军大衣里装,“到了地方就吃,别等凉了才想起来。”不放心,又叮嘱道。

    胡枝嫂子知道他们想去县城卖爆米花,起初是反对的,可吃了他们爆出的爆米花之后,觉得去试试也不错。

    现在人对做生意都向往憧憬,大家的思想在这个年代集体转向,有钱有理对着这个时代高喊。

    连胡枝嫂子这个农村妇女都知道做生意比卖苦力挣钱。

    她又走到张海面前,理了理他那件已经露出棉芯的大衣,叮嘱道:“到了县城多听你叔的话,知道吗?”

    张海心想我什么时候不听我信叔的话了,他手提着茶瓶,没当回事,回了一句,“妈,我知道。”

    张信扶着车把,借着室内白炽灯发出的黄光,默默地看着他们母子。

    享受着他们母子之间的温情,也在追忆他曾经也有过如此温情。

    质朴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张信的眼眶里升起一层白雾,转过头,看向别处。

    “你就别徐了,天也不早了,让他们爷俩赶紧出发。”张明才坐在门槛上,肩上披着一件破棉袄,吧嗒吧嗒抽着旱烟。

    胡枝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又扭脸看向张信他们,面带微笑。

    迎着光,也能看清她清瘦的脸庞及眼神里的疼爱。

    她身后闪耀着母性的光芒。

    她没有言语,只是又拍了拍张海的大衣领子。

    张明才站起身走了过来,“信子,去了县城咱就做生意,别招惹闲事。”

    拿着烟袋锅子往厢房的墙上敲了敲。

    “哎!你放心。”堂哥张明才老实了半辈子,最怕招惹闲事。他就是不说,张信也不会招惹麻烦。

    胡枝嫂子听着嚷了一句,“咱不招惹事,也不能怕事,处处退让,那不都成了缩头乌龟。”

    这话明显是说给张明才听的,他也只是咳嗽了两声,没有争辩,对张信道:“天黑,路上小心点。”说完话他背着手朝东边的牛棚走去。

    这个家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胡枝这个身高不足一米六且单薄的女人做主,她强势,但是认理。

    村里人都说她是悍妇,一位能跟张广发媳妇势均力敌的泼辣女人。

    在张信眼里她在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方面都是合格的,她是千千万万个优秀妇女的代表。

    站在墙头上的公鸡扯着嗓子又打了一次鸣。

    胡枝送爷俩走出家门,走出巷子。

    “妈,你回吧!”

    胡枝点了点头,身子并没有动。

    然后,她站在巷子口望着——远瞭,等车子走得很远,她不放心地又往前走了几步。

    “大婶子,小信叔和小海兄弟起这么早干什么去?”

    她停下往前的脚步,确认同她打招呼人的身份。“哦?丽芳啊!”

    笑着解释道:“嗐!他们年轻人想着去县城看什么电影,我不放心,出来看看。”

    见丽芳手里拿着竹耙子还有麻袋,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去?”

    “家里不是喂了两头羊吗,我趁着还没有上工,去东头的小树林搂点干树叶。”

    “哦,你忙着。”

    张信驮着张海往东,刚出庄子。

    大路边,迎面看到二爷张西湖背着粪箕子,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竹夹子,低着头拨弄着路边的枯草和乱石。

    离老者一米多远,张信用脚刹住了车,赶忙打招呼,“二爷,您老又起这么早,出来拾粪。”

    农村地区农业肥料十分欠缺,价钱也是奇高,现在种地都是买少量的复合肥配上农家肥。

    上了年纪的老人干不了重活,但也都不会闲着,割草放羊、放牛、拾粪就成了他们每天要忙碌的事。

    二爷抬头见是张信爷俩,笑呵呵道:“人老了觉少,你们爷俩这么早骑车干什么去?”

    “去县里看看。”

    二爷看了看还没有顶出脑袋的日头,这么早去县城一定是有急事,张信不说他也不问,问多了招人烦,“哦,那~那快去吧!”

    给他散了一颗烟,“您老忙着。”

    “好,好。”他说话的语气和缓而中气足,他脸上一直挂着笑,没有因为张信的离开而消失。

    进了陆桥,张海才问道:“信叔,你说二老太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广权爷那么有钱,他还天天起来拾粪。”

    张信也不知道二爷怎么想的,他就张广权一个儿子,还是离休的老干部,根本就不缺钱。

    “也许是锻炼身体吧!”

    二爷他老人家今年都七十六了,身体还那么行壮(硬朗,可能就是锻炼身体。

    到了陆桥桥口,见宋老六骑着他的倒骑驴装着东西已经到了。

    招呼了一声,三人从陆桥的窄桥往南,经过芦沟镇,往西经过中甸镇,再骑行两公里就是文州县城。

    到了县城的南边,往北,过了颍河大桥,在桥东找了一家最实惠的早餐铺,说是早餐铺,其实就是四周各立个木棍,然后绑一块大白、黑、灰颜色的布,支起的一个小摊。

    颍河大桥往北,人民路两边的小摊位都是这样。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