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吴王的声音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监传到朱元璋手中,老皇帝才看了几行,眉头就紧紧皱起。

    侍立在侧的朱标也倒吸一口凉气,担忧地看向眼前的儿子。

    以前的孝陵学堂还可以说是苏宁的自娱自乐,文官集体和士大夫虽然排斥,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苏宁如今竟然要让朝廷全面推广新式学制,这可就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吴王殿下!”礼部尚书任亨泰率先发难,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此议简直是掘我华夏千年文脉之根基!科举取士,乃祖宗成法,岂容轻易更改?”

    都察院左都御史紧接着出列:“陛下!孝陵学堂教授杂学,已是不该。如今更要推广天下,这是要让我大明学子尽数误入歧途啊!”

    顷刻间,十余名文官纷纷跪地:

    “陛下三思!”

    “此议祸国殃民!”

    “请陛下立即取缔孝陵学堂!”

    面对汹涌的反对声浪,苏宁却镇定自若:“任尚书,敢问如今朝中官员,有多少人通晓治水?有多少人懂得理财?有多少人明白格物致知之理?”

    任亨泰怒道:“哼!吴王,为官之道,在明经义、通圣学!那些杂学小道,自有胥吏操持!”

    “好一个‘自有胥吏操持’!”苏宁突然提高声量,“正是这等迂腐之见,才导致胥吏把持政务,官员反成傀儡!你们这些官员和寺庙里的泥塑神像有什么区别?寺庙的主人到底是那些泥塑神像,还是僧侣、道士和庙祝?”

    “这……”

    这句话如同在油锅中滴入冷水,顿时引发更大波澜。

    “狂妄!”很快反应过来的文官士大夫都是暴怒了起来。

    “黄口小儿,安知圣学精微!”

    “够了!”朱元璋重重一拍龙椅扶手:“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列了。

    凉国公蓝玉躬身道:“陛下,老臣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圣贤道理。但老臣知道,军中将士子弟在孝陵学堂学得的本事,都是实实在在的。老臣以为,吴王此议,利国利民!”

    几位武将纷纷附和,朝堂上顿时形成文武对峙之势。

    此时还只是翰林学士的方孝孺突然跪地痛哭:“陛下!若行此制,则天下学子将不再读圣贤书,千年道统将毁于一旦!臣请以死谏!”

    朱元璋面色阴沉,看向一直沉默的太子:“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犹豫片刻,谨慎答道:“儿臣以为,允熥所虑不无道理。但改制之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就在僵持之际,苏宁再次开口:“皇爷爷,孙儿还有一议。大学毕业生可参加吏部考试,合格者从胥吏做起,凭政绩升迁。如此可解决胥吏世袭、把持政务之弊。”

    “荒谬!”吏部尚书大声反对,“读书人岂能与胥吏为伍!”

    “为何不能?”苏宁反问,“通晓实务方能治理天下。若连胥吏之事都不懂,如何为官?”

    朝会不欢而散。

    但这场争论才刚刚开始。

    随后数日,弹劾苏宁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入通政司。

    文官们不仅反对学制改革,更要求取缔孝陵学堂。

    “陛下,孝陵学堂教授奇技淫巧,蛊惑人心,实为祸乱之源!”

    “吴王年幼,被奸人蒙蔽,请陛下明察!”

    更有人将矛头指向苏宁的出身:“听闻孝陵学堂教材多出自吴王之手。十一岁孩童,安能著书立说?此中必有妖孽!”

    面对这些攻击,苏宁在下次朝会上做出了强硬回应。

    “诸位说孝陵学堂离经叛道,”苏宁取出一本厚厚的账册,“那请解释一下,为何去岁各地孝陵学堂毕业生,在治理水患、改良农具等方面,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他转向朱元璋:“皇爷爷,孙儿请求在朝堂上进行一场比试。让国子监监生与孝陵学堂毕业生,就实际政务处理一较高下。”

    这个提议让文官们面面相觑。

    任亨泰硬着头皮道:“不可!圣学之道,岂是儿戏比试所能衡量?”

    “既然圣学如此高明,”苏宁冷笑,“为何不敢应战?”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朱元璋终于发话:“都给朕住口!”

    老皇帝站起身,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学制之事,朕自有决断。退朝!”

    回到谨身殿,朱元璋将苏宁单独留下。

    “允熥,你可知今日之举,已经得罪了天下读书人?”

    苏宁坦然道:“孙儿知道。但孙儿更知道,若不大胆改革,大明终将落后于时代。”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问:“你那些学问,究竟从何而来?”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直接问出这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

    苏宁早有准备:“回皇爷爷,孙儿不是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坦白了吗?这些道理可都是皇祖母在梦中传授。”

    提到马皇后,朱元璋的神色柔和了些许。

    “你皇祖母确实与众不同。”他长叹一声,“但这改革太过激进,朕不能立即推行。”

    “孙儿明白。”苏宁躬身道,“但请皇爷爷给孙儿一个机会,在南京先行试点。”

    “这……”

    “有些事情,你这位开国皇帝不愿意做,后世之君可就更加没有能力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