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玩弄人心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孙儿明白。”苏宁恭敬应道,“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将来可以从事实业或者参军,当然也可以参加科举。多条道路,多个人才。”

    “哈哈……”朱元璋哈哈大笑,对朱标说:“标儿,你生的好儿子!比你会经营多了!”

    待皇帝与大臣们离去后,朱标看着苏宁,忽然问道:“允熥,你跟父王说实话,办这些学堂,究竟所为何来?”

    苏宁沉默片刻,抬头直视父亲:“为了大明不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我朱家江山永固。”

    此时夕阳照射在少年眼中映出坚定的光芒……

    朱标望着眼前的儿子,忽然明白,这个九岁的孩子心中,装着的是一片他难以想象的天地。

    窗外,南京城的炊烟袅袅升起。

    在这片烟火气中,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允熥,你出宫已经五年了,是时候回宫居住了,你母妃可是经常念叨你。”

    “父王,儿臣在孝陵真的很舒心,短期内没有返回皇宫的打算。”

    “你不喜欢你母妃?”

    “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只是不想在虚情假意上浪费时间。”

    “允熥,为父突然对那个异世界感兴趣了。”

    ……

    洪武二十年的一个普通的春日,天高云淡。

    朱元璋在批阅完一摞奏章后,忽觉心中烦闷,便对侍立一旁的太子朱标道:“标儿,整日在这宫墙之内,甚是气闷。陪爹出去走走,看看咱们的京城如今是个什么光景。”

    朱标闻言,略显担忧:“父皇,宫外鱼龙混杂,您的安危……”

    “哎!”朱元璋大手一挥,打断了儿子,“咱当年提着脑袋打天下的时候,什么阵仗没见过?就去换身寻常富家翁的衣裳,带上几个机灵的护卫远远跟着便是。咱就是想看看,不打仪仗,不摆銮驾,老百姓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

    “是!父皇。”见父皇心意已决,朱标只得应允。

    片刻后,一对穿着绸缎常服,看似是乡绅员外与其子模样的两人,带着几个扮作随从的精干护卫,悄然从皇城侧门而出,汇入了南京城熙攘的人流之中。

    如今的南京城,比之立国之初更为繁华。

    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不绝于耳,百姓脸上也多见丰足之色。

    朱元璋看在眼里,心中颇感欣慰。

    信步之间,忽见城隍庙方向人声鼎沸,摩肩接踵,远比别处热闹。

    “那边是何事如此喧闹?”朱元璋好奇,便让一个护卫前去打听。

    不一会儿,护卫回来禀报:“老爷,打听清楚了。是明熥商行旗下的‘忠勇剧社’今日在此公开演出。”

    “哦?”朱标有些惊讶,对朱元璋解释道,“爹,这‘忠勇剧社’儿臣知道,是允熥那孩子捣鼓出来的。平日里多是去各卫所军营,为将士们演出前朝忠烈、本朝开国的故事,以激励士气,在民间公开演出倒是少见。”

    “噢?今天在城隍庙演的是哪一出?”朱元璋来了兴趣。

    “回老爷,今日演的是……是《战集庆》。”护卫恭敬回答。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讶异与兴致。

    集庆,便是这南京城在元朝时的旧名,这出戏演的,正是他朱元璋当年挥师渡江,攻克此地,奠定王霸之基的关键一战!

    “哈哈,好!真是巧了!”朱元璋抚掌轻笑,眼中闪过一丝追忆,“走,标儿,咱们也去瞧瞧,看看你那好儿子手下的人,是怎么演咱当年打仗的!”

    “诺。”

    无奈人群实在太过拥挤,他们这般“富家翁”打扮,也不好强行往前挤。

    朱元璋环顾四周,见城隍庙对面正好有一家二层高的酒楼,便指着那里道:“走,去那家酒楼,找个临窗的雅座,既能看清,又得清净。”

    “也好。”

    接着一行人上了酒楼,掌柜的眼力毒辣,虽不识皇帝太子,却也看出这几位气度不凡,连忙引到二楼一间最好的雅间。

    窗户正开,居高临下,恰好能将城隍庙前广场上临时搭建的戏台尽收眼底。

    只见那戏台搭建得颇为考究,虽不奢华,但背景帷幕上绘制的山川地形、城墙轮廓,竟有几分当年集庆周边的气象。

    台上锣鼓铿锵,旌旗招展,数十名演员身着仿制的旧式戎装,演绎着当年的金戈铁马。

    戏正演到高潮处……

    戏文里的“朱元璋”身着戎装,立于战船之首,慷慨激昂地对麾下将士陈词:“……集庆城坚,然元政暴虐,民心已失!我等顺天应人,吊民伐罪,此战必胜!破城之后,秋毫无犯,敢扰民者,军法从事!”

    台下的百姓看得如痴如醉,每到精彩处,便爆发出阵阵喝彩。

    朱元璋看着台上那个被艺术化了的、英明神武的“自己”,神情有些复杂,他呷了一口酒,对朱标道:“标儿,你瞧,戏文里的咱,可比当年实际里的咱要威风多咯。那时候啊!咱心里其实也打鼓,集庆是龙潭虎穴,打不下来,可就全完了。”

    朱标笑道:“父皇过谦了。儿臣虽未亲历,但也听徐达、常遇春几位叔叔讲过,当年父皇决断英明,指挥若定,方才成就大业。允熥这剧团,看来是下了功夫考据的。”

    这时,戏台上演到攻城惨烈处,有士卒负伤倒地,旁白响起,赞颂将士用命,感念今日太平来之不易。

    台下不少观者,尤其是些老人,都面露感慨,甚至暗暗拭泪。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沉默了片刻,缓缓道:“这戏有点意思。不只是图个热闹,还能让人念及创业艰难,守成不易。允熥让这剧团多给军中演,是懂道理的,难怪最近几年的那帮子武将老实了许多。如今在民间演,让百姓们也听听咱们朱家天下是怎么来的,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