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七章 手稿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但在前几天,盖好道观之后,老村长就让大家帮忙,从村里修了一条路过去。

    就连竹林里也都是砍了一片,现在路上全部都铺的是青石板,从村里过去,最多也就二十来分钟的时间。

    其实修这条路,老村长也是带有些其他心思的。

    一方面是念着张一行以前对大家的帮助。

    另一方面则是想着,现在村里经常有人来玩,不管是农家乐,还是在大河里玩水避暑。

    但村里能给大家游玩的地方实在太少,现在道观重盖完成,这条路修好之后,以后有人再来也能多有个去处,去上上香也是好的,至少能让道观里多一些香火。

    时间一晃而逝,很快冬月便见了底。

    农历冬月二十六的这天,周洋全家便忙活了起来。

    中午刚吃过午饭,周洋跟他爸父子俩便提着酒上门来请人。

    因为冬月二十八的时候,便是他接媳妇儿进门的日子。

    虽然二十八才算是是正席,但一般二十七就客人就会开始上门。

    所以在前一天,主人家就要开始把事情忙活起来。

    别看当时张安结婚的时候没怎么忙,但在结婚前,张建国带着张安就先挨家挨户把人给请了。

    在村里摆席,首先要请的就是负责后厨的大厨,毕竟要负责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可不算是小事。

    请了人以后,还得跟人家商量,准备怎么操办,家里有什么,需要买什么。

    原本周洋自己就是个厨子,但这次是他自己结婚,总不能让他给自己抄办吧。

    所以这次他们家请了张建忠来负责后厨,其他的缺人他们家里就负责请人。

    另外村长老叔是必不能少的,村里不管是谁家办酒席,都少不了老村长。

    因为需要他帮忙管事,毕竟全村都卖他的面子,不会中途出现什么膈应人的事情。

    还有就是礼台和迎亲的人也要重点去请。

    礼台一般就是村里的会计会来帮忙,这是个不成文的规矩。

    重点便是迎亲的队伍,请什么人,请多少人就需要主家考虑好。

    这次周洋结婚,并不像上次张安那样,几个人开车过去,在女方那边走完规矩,就能轻轻松松将新媳妇接回来。

    因为陈文文家里是并不是汉族,男方家里过去迎亲,需要尊重人家的习俗。

    苗家嫁女,在新媳妇出门以后,需要姑爷一路背着新媳妇回家。

    因为一般送亲是天还没亮就得出发,所以还需要金童玉女帮忙照亮。

    照亮用的火把便是家里的葵花杆子,用红线系着,点燃之后给找好的金童玉女拿着在前面照亮。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照亮用的火把便是家里的葵花杆子,用红线系着,点燃之后给找好的金童玉女拿着在前面照亮。

    后面的大家也会点着一把火把,在后面一路照亮。

    接亲的时候,帮忙照亮的人越多,就说明这家人的越气派。

    说是这么说,但一般都是新郎自己推个车,条件好的就家里赶个马车,把小两口接回到家里。

    到了村口之后,再由男方自己将新媳妇背回家里。

    要是隔得太远的话,中间肯定是坐中巴车的。

    周洋家里去接亲的时间也不用太急,毕竟两家人隔得不远,走路没多久就到了。

    因为张安刚结婚没过多久,而且现在很多人都闲在家里休息。

    所以周洋父子俩人请人的事情,没花上多少时间就全部请好。

    下午,周洋跟张建忠一合计,很快就决定好了需要买什么菜。

    这些事情都不用周洋他爸操心,因为周洋经常帮别人抄办这些事情。

    买菜的人选也很好找,黄明跟张平两人负责,毕竟上次张安结婚的时候,就是他们两人负责的。

    对于他们来说,这事办起来轻车熟路不是问题。

    全部事情安排好了之后,剩下的事情就跟周洋没有什么关系。

    让人看起来其他人都在忙,他倒像个没事的人,时不时这里走走那里逛逛,最后等着时间带人去女方家里接亲。

    很长一段时间没码字,状态差到离谱,大家多多担待。

    (本章完).

    寒洺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笔趣阁789】 tieshuw.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