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四章 是非真假  诸侯争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邵陵太守习珍这才对着自己的部下们说:“我习珍受到汉朝的厚恩,不得不以死相报,诸位又何必如此呢?”

    说完邵陵太守习珍就拔剑自刎了,蜀汉昭烈帝刘备得知习珍宁死不降的消息之后,还专门为习珍发丧,并追赠习珍为邵陵太守。

    这拿习珍和潘濬一相比较,就算不说潘濬这是相形见绌吧,最少也得说潘濬是个等而下之吧?

    毕竟一个只是托病闭门不出的掩面痛哭,等东吴大帝孙权一来,给了一个台阶,就立马投降东吴政权。

    之后更是面不改色地出卖蜀汉政权的各种机密情报,杀起自己昔日里的同僚来,也是毫不留情。

    而另外一个人呢,可是宁死不降,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坚持和东吴政权做抗争,尤其还是在这种。

    其中一个蜀汉政权的忠臣习珍,死在了另一个蜀汉政权昔日里的“忠臣”潘濬的手里面时,那感觉就更加的讽刺了。

    不管双方当时的立场如何,选择的又是否对错,至少习珍的这种忠贞气节,就是值得后世之人敬佩的。

    也绝对是潘濬这种人,永远也比不上人家习珍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双方完全可以说是高下立判。

    但是这也丝毫不影响,樊伷、习珍、潘濬等人在后世的大部分人眼中,虽然都只是一些无名之辈。

    可依然还是以潘濬的历史地位最高,而且后世之人也依然认为‘潘濬是一个为人刚正不阿之人。’

    ‘在东吴政权效力的时候,潘濬也曾经两次出讨过五溪蛮,为东吴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还和东吴政权的大都督陆逊一起镇守武昌,屡次劝谏东吴大帝孙权,被时人称誉为“心膂股肱,社稷之臣”。’

    ‘后世虽对其降臣的身份颇有些微辞,但是仍肯定他“方严疾恶,义形于色,梗梗有大节”,是“有吴之栋石也”。’

    果然是只要当某个人足够成功的时候,哪怕是这个人以前曾经当过贰臣贼子,别人也只不过是能够对他颇有微辞而已。

    这个“微辞”一词用得就特别的好,特别的传神,很好的展现出了这些微辞,根本就伤不到对方分毫,有一点瑕不掩瑜的那个意思了。

    而究其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也就都有了不同的道德评判标准吧。

    就好像是现在的人,不能够直接用今时今日的道德标准,去随意评判古代人的所作所为一样,那是没有道理的。

    同理,对潘濬也是这样,虽然在我们后世之人看来,潘濬的所作所为,颇有一种既当了婊子,还想要立牌坊的感觉。

    但是如果代入到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人,以他们那个时候的道德标准,去评判潘濬的所作所为的话。

    大家就会发现,其实后世之人对于潘濬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并没有过于地夸大潘濬的功劳或者对潘濬不吝溢美之词。

    因为潘濬虽然表里不一,很会玩这种当面说一套,背后却做另外一套的言行不一小把戏。

    但是这些也不影响潘濬,同时也是一个公清割断、刚正不阿之人,至少在治理地方和向东吴大帝孙权谏言的时候,潘濬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毕竟人本来就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也从来都不是只有那么一面而已,在不同的时候自然会切换不同的身份。

    一个好人未必不能够因为一念之差,而去做出来一件坏事,而一个坏人也未必不能够因为一念之仁,去做出来一件好事。

    这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合情,也十分合理的事情,终归大家都是人生在世,谁还能没有几张面具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