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朝汉岛之劫(4)  戏说李家屯这拨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清朝奇才、怪才就是多,他们能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天赋做出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李双木子终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当地的一些简单语言,并能与之沟通。通过互相沟通,李双木子说当地语言的能力突飞猛进!居然交了一位当地土著人朋友。

    这位土著人朋友名字发音为:seoyeongcheol。

    “我就叫你徐明哲吧!”李双木子拍了拍这位土著人朋友。

    这位土著人朋友很高兴,亲切地叫李双木子为:mokja(木子。

    徐明哲了解到李双木子是从大清朝来,并要从朝汉岛到东洋去,但徐明哲不知道如何到东洋去,他不认识到东洋的路。

    “你有朋友认识到东洋的路吗?”李双木子问徐明哲。

    徐明哲想了想,答到:“在蛮腰山有一座古寺,据说这寺里住着一位知道天下事的人,我可以带你去问他。”李双木子听后大喜道:“此乃天助我矣!”说完就带着徐明哲去找香追艳他们。

    “这位大哥带我们到蛮腰山寺去,那里有知道怎么去东洋的人。”李双木子见到众人就兴奋地说道。

    “你们以后叫他徐明哲吧。”李双木子将徐明哲介绍给大伙。

    胡灯笑道:“我叫他徐明哲他能不能听得懂呢?”李双木子一本正经地答到:“你只顾叫,还可以说出你想说的话,我给你们做翻译,还是免费不要银子那种翻译。”说得大伙都笑起来。

    话说蛮腰山地处朝汉岛中部,距离并不远,李双木子一行人在徐明哲的指引下,很快就赶到山脚下。

    “此山为朝汉岛神山,每年八月份从各地来人到这里朝拜。”徐明哲介绍道:“如果你们是八月份来,那真是人山人海,信徒感天拜地,场面特别蔚然壮观。”

    香追艳一生热爱山水,她兴致盎然地眺望蛮腰山。只见蛮腰山东西无垠,南北无边,主峰高耸,附峰层峦叠嶂,峰外有峰,雄峻奇伟。

    “多雄伟的大山呀!”香追艳不禁叹道。

    徐明哲听到香追艳在叹山,于是主动介绍道:“那入云的是主峰,叫清汉峰,居山寺的高人说,清汉峰高度已刺破天云,老天才下起雨水。”

    李双木子插话道:“山能刺破天?这也太夸张了吧?”

    徐明哲答到:“说是这样说,不过蛮腰山山山水水的确很奇特,飞瀑万千,碧潭盈盈,实在壮观!山里有着无数的石门、洞窟、峭壁、峡谷,秋日漫山红叶如丹,冬天奇岩怪石,瘦骨零丁,美不胜收。”

    胡炽对山水没有什么兴趣,他插话道:“那寺庙在山哪里呢?”

    徐明哲答到:“寺庙就在山脚下不远,我这就带你们过去。”徐明哲说完,就向一条山路上走,大伙跟上。

    “今天不是朝拜日,所以上山拜寺的人很少。”徐明哲边走边说。

    过了一座水溪桥,一眼就能看到寺院。丛林茂密环绕着寺院,整个寺院古色古香,古砖古瓦古树,一景一物饱经历史风霜。每一座建筑物都显得苍老高深,蕴含深广,没有一点衰败气象。

    刚走近寺院,院内走出一位小和尚。胡灯吓了一跳,“这位小和尚与牛王寨小和尚如此相似!”

    那小和尚同徐明哲低语了几句,然后小跑进院子里去。大家不知何故。不一会,出来了一位老和尚。眉清目秀,眼光如柱,一股仙气罩身。

    徐明哲又和这位老和尚低语了几句,那老和尚双手合十,低头善容,侧身作了一个“请”字动作。香追艳姐妹是经常烧香拜佛的,她们俩很快就懂得老和尚的意思,那香追艳还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谢长老!”只这三个字,惊得老和尚傻子样地看着香追艳眼一眨不眨。

    胡灯见老和尚看着香追艳不眨眼,心里不痛快,嘴里低语道:“色就是空,空为色!”

    老和尚马上知道自已已失态,忙又低头。此刻香追艳姐妹俩正好奇地四下观望,没有注意到老和尚的窘态。

    “这几根寺柱我好生面熟!”李双木子叫道。

    那老和尚终于忍不住,走近李双木子用土著语问道:“敢问施主从何方而来?”李双木子也用土著语答到:“我是从大清国路过大师宝地!”那老和尚更加吃惊道:“既从大清国而来,为何能说土著话?”李双木子心里纳闷,竟用大清朝语嘟哝到:“我不用土著语,你能听得懂吗?”那老和尚竟意外地用大清语言答到:“施主若是从大清国来,就说大清国话可也!”

    老和尚这一句大清国话,将众人惊得全成木偶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大师!你能说大清朝话语?”李双木子惊道。

    老和尚苦笑了笑:“娘胎之语,岂能丢掉不会说呢?”

    胡炽问道:“大师,怎么你是大清朝人?为何禅修至此?”

    老和尚答道:“我长到十岁时,随父母亲来到朝汉岛,是为继祖宗之遗迹矣!”众人听不明白老和尚的话,既然是大清朝儿孙,为何遥来朝汉岛继祖宗之遗迹,难道祖上之遗迹还在异地?岂不是自相矛盾了?

    老和尚看出大家的疑团,叹息道:“我的经历众人难己理解,除非让我平铺之。”李双木子答到:“愿闻其详。”老和尚说:“请跟我来!”说完就进去了一间屋,大伙跟随。

    老和尚手举豆油棉芯灯,指着一面墙问到:“谁能读之?”香追艳走近那面墙,原来墙上挂着一张陈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靠纸的右边上端,赫然朱颜楷书:第一甲第一名。

    香追艳再靠近那张纸,但年代太久远,字迹有些模糊,且其间很多字己与大清朝官方的语言不一样了。

    “有几个字我还不认识呢,有些字既使认识,但不知其意。”香追艳实话实说。

    李双木子于是问到:“这是谁写的?”老和尚答到:“这是我祖宗留下的文武状元卷!”

    李双木子答曰:“我虽然没有参加过朝廷科举考试,但我知道,自科举以来,状元分文状元和武状元,没有文武状元在一起的。”

    老和尚答到:“这就是我祖宗这份文武状元卷的珍贵了。据史籍能查到的状元资料,又以文状元为首,唐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人;清代至光绪年间,共有状元111人,总计由唐初到清光绪,共有状元51人。辽代的状元为18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