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7章 证道  阵问长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是个盲童,约莫十岁,由一位老匠人领来。那匠人自称曾居东海孤岛,专做竹器为生。他说,这孩子天生无瞳,却能凭手指感知万物纹理,尤爱抚摸旧物,每每触之,便能讲述其主人过往片段。更奇的是,他自幼便会雕刻笛子,刀法稚嫩,却总能在某一处留下微妙凹痕,恰与《归去来》曲谱的某个音符对应。

    书院院长亲自接见,问他志向。

    盲童沉默良久,才轻声道:“我想……做出一支能让人听见‘家’的笛子。”

    院长动容,允其入学,并特许他可在无字碑前静坐参悟。

    那一夜,风雨交加。盲童独自坐在碑前,雨水打湿衣衫,他却不觉寒冷。忽然,他感到一股暖意自碑面传来,顺着指尖流入心间。紧接着,脑海中浮现无数画面:有春日庭院里母亲煮粥的香气,有夏夜萤火虫飞舞的轨迹,有秋风中父亲教他写字的手掌温度,有冬雪下兄妹追逐嬉笑的声音……这些都不是他的记忆,却真实得如同亲身经历。

    他哭了。

    然后笑了。

    他掏出随身小刀,在怀中尚未完成的笛子末端,刻下最后一个符号??不是一个音符,也不是名字,而是一滴泪的形状。

    翌日清晨,风雨停歇。人们发现无字碑上首次浮现文字,非金非玉,竟是由千万颗细小光点组成,宛如星辰排列:

    > “守望者非一人,乃众生共执一笔之时。”

    > “自由非赐予,乃每人心中不肯熄灭的火种。”

    > “若问长生何处觅?”

    > “答曰:在孩童执笔之初,在女子登台讲学之刻,在农夫仰望星空之际,在兵卒放下刀剑那一瞬。”

    > “在你决定不再认命的那个呼吸之间。”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归明书院门前排起长队,不仅有女子,更有男子携子前来,只为让孩子亲眼看看这块碑。有人跪拜,有人痛哭,更多人只是静静伫立,任泪水滑落。

    而在西域黄泉井畔,白衣女子已不见踪影。只有那支新刻的笛子静静躺在沙地上,通体漆黑,泛着幽光,仿佛吸尽了百年的沉默与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布满老茧的手将它拾起。

    是那位曾记录香客心愿的聋哑庙祝。她虽听不见,却似感知到了什么,将笛子贴在胸口,缓步走向井边。她不会吹奏,只是轻轻一抛??笛子划过弧线,落入井中,激起一圈涟漪。

    涟漪扩散,竟不消失,反而越扩越大,直至覆盖整片荒原。水中倒影不再是天空,而是一幕幕人间景象:市集喧嚣、学堂朗读、夫妻携手、孩童奔跑……每一个画面中,都有人在书写,在选择,在挣扎,在微笑。

    第十二星再次闪耀,星光垂落,凝聚成一行字,悬于半空,持续整整一夜:

    > **心火不灭,即是归路**

    这一夜,无数人彻夜未眠。

    有人提笔写下平生第一个梦想;

    有人撕毁家族婚书,独自远行;

    有将军卸甲归田,只为兑现年轻时许下的诺言;

    有修士散尽修为,只求换回一个无辜者的性命;

    有母亲抱着病儿跪在庙前,不再祈求神明,而是坚定地说:“我会治好你。”

    自由的代价依然沉重,战乱未止,贪欲犹存。

    夺运宗余孽潜伏暗处,傀儡戏班仍在乡野游走,妄图以恐惧重塑秩序。

    可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

    他们不是强者,没有法宝,也不懂阵法。

    但他们手里握着笔,心里燃着火。

    归明书院派出十万学子,奔赴四方。

    他们不传功法,不授神通,只做一件事:帮人写下心愿。

    在废墟中,在牢狱里,在战场边缘,在贫民窟的油灯下,他们一字一句记录那些被压抑太久的声音:

    > “我想做个好人。”

    > “我想再见她一面。”

    > “我不想再怕了。”

    > “我想试试看,如果努力活着,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

    这些纸条被收集起来,送往南岭雾隐崖,投入云海。风托着它们飞翔,如同万千白鸟振翅,最终汇聚成一片浩瀚的雪幕,笼罩整座山脉。

    某日清晨,云开雾散。

    人们惊见山巅之上,竟矗立起一座全新的殿堂??无梁无柱,全由流动的光影构成,匾额上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 **守望殿**

    殿内空无一物,唯中央悬着一支巨大的笔,笔锋朝下,笔杆缠绕七道微光,正是当年墨归体内的七钥之力所化。每当有人踏入殿中,笔尖便会自动滴下一滴墨,落在地面化作一面镜子,照出此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恐惧。

    有人看到自己成为暴君,万人俯首;

    有人看到自己孤独终老,无人送终;

    也有人看到自己牵着孩子的手走在阳光下,笑得像个傻瓜。

    但无论看到什么,离开时,所有人都会默默在殿前石板上刻下一个字??或“善”,或“悔”,或“始”,或“归”。

    百年之后,这片土地已无“命书”,却有了新的传说。

    孩童睡前,母亲不再讲神仙鬼怪,而是讲述那个焚毁长卷的人,如何用一支笔和一支笛,换来万家灯火。

    书生赶考,不再求签问卜,而是在砚台边贴一张纸条:“我的命,我自己写。”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