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木匠艾尔塞刺杀希特 勒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德国历史上,11月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1919年11月9日,德意志共和国成立。

    1923年,纳粹头目希特 勒选择在11月9日发动武装政变,夺取德国政权。政变虽然失败了,希特 勒却在这场政变中名声大噪,得到了越来越多暴力分子的追捧和膜拜。希特 勒本人也因为这场政变意识到了处理好与国防军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并在狱中撰写了《我的奋斗》一书,此书后来成为了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纲领。

    由于政变发动地点是在慕尼黑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1933年之后,希特 勒在每年的11月9号都到慕尼黑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发表演说,纪念“啤酒馆政变”。

    也由于每年都举行纪念活动,则在1938年11月9日又发生了“水晶之夜”事件:希特 勒在出席庆祝啤酒馆政变15周年活动中,授意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这是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当晚,许多犹太人的窗户被打破,破碎的玻璃躺了满街满巷,在月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犹如水晶。有人做过统计,仅这一夜被砸毁的玻璃,损失就达600万马克,相当于比利时全国半年生产玻璃的总价值。德国人因此讥讽这个夜晚为“水晶之夜”。

    51年后,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凿倒,这本应是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因为“水晶之夜”的“羞耻”,德国把将统一纪念日转定在了10月3日。

    啤酒馆政变、“水晶之夜”事件、柏林墙倒塌都发生在11月9日。但鲜为人知的是,在1939年的11月9日,同样发生了一件值得德国人民纪念的大事。

    1939年的11月9日这一天晚上,希特 勒按照惯例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举行了纪念“啤酒馆政变”活动。

    不过,在这一次纪念活动中,希特 勒有些魂不守舍,缺乏了许多往年举行该活动时的激情。

    这是因为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他两个月前发动的战争。

    这天晚上,他必须尽快赶回柏林。

    可是这天,天空里出现了一场诡异无比的黑雾,飞机无法在慕尼黑机场起飞。要回柏林,就得改乘火车。

    这样,在发表演讲时,希特 勒心不在焉,没有作太多富于煽动性的表述,仓促而潦草地提前结束了演讲。

    希特 勒还拒绝老纳粹党人的举杯邀请,匆匆离开了酒馆。

    希特 勒离开酒馆的时间是9时12分。

    9时20分,希特 勒此前所站过的演讲台突然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轰隆”!火光闪亮,酒馆的屋顶被炸了一个大窟窿,演讲台也被炸得陷落一个大洞,演讲台周围有8个人被炸得面目全非、尸首不全,当场死亡,另有63人被炸伤,倒在地上哀嚎呼哭。

    死者和伤者都是纳粹党的创造者或忠实走卒!

    一场原本属于纳粹党的欢乐派对瞬间化为了一场人间惨剧。

    正在赶往火车站的希特 勒在半途上听到了酒馆发出的爆炸声,惊疑不定,赶紧派人掉头查询。

    当他知道爆炸点正是自己作演讲的讲台,霎时石化,惊呆了!

    这,分明是一场冲着自己来的蓄意谋杀!

    许久,希特 勒才从恐怖中缓过神来,脸色由煞白转红,又由红转青,最终,浑身发抖,歇斯底里地吼叫道,查!都给我查!二十四小时内必须揪出作案者!

    不过,希特 勒的生气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当晚11时许,边境警察部发回一份紧急电报,声称嫌犯已经捉到。

    嫌犯被由盖世太保押往柏林的安全机构总部。

    接下来的日子,一名叫乔治.艾尔塞的嫌犯遭到了惨绝人寰的严刑拷打。

    乔治·艾尔塞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直认不讳,他声称自己就是将炸弹埋藏在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的人,自己的目的,就是要送希特 勒上西天。

    艾尔塞不断重复着相同的话:“一定要这样做,希特 勒一定要死,他会给德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乔治·艾尔塞是个小木匠,1903 年出生在德国西南部斯瓦比亚地区的一个穷苦家庭,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懂政治,他亲眼见到了纳粹党人许多丧尽天良的行为,非常不满——其实,在1933年前后,新执政的纳粹党势力如日中天,而希特 勒又一个劲地吹嘘着恍若神话般的“经济奇迹”,很多人为之蛊惑,被蒙蔽住了双眼,每到节假日,都会聚在一起,祝福希特 勒,祝福****健康长寿,全民掀起一场场盲目而疯狂的崇拜大潮。

    在这种背景下,艾尔塞却能清楚地认识到纳粹党的暴虐本质,诚为可贵。

    艾尔塞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看到了无数青少年被应征入伍,而那些参加了纳粹青年团的人却连自己的父母是谁也不认。艾尔塞因此认定:战争狂魔希特 勒正在把德国和欧洲推向一场灾难。

    艾尔塞曾对自己的密友做过一番比较和分析:从1929年到1933年的四年时间内,工人的工资一直在减少,政府的税收却在不断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时的收入是1马克, 1933年已经降低至每小时68分钱。而且,工人受到监视和限制,连基本的人身自由也已经失去了。

    艾尔塞说:“如果不推翻纳粹政权,德国人就没有好日子过。我决定以我的行动阻止更多的流血。”

    1938 年夏,艾尔塞准备以一己之力来改变德国的现状,精心谋划刺杀希特 勒的行动。

    经过深思熟虑,艾尔塞把刺杀地点定为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

    艾尔塞认为,每年11 月9 日是纪念“啤酒馆政变”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希特 勒都会来到这个酒馆发表演讲,而演讲的时间都是在晚上 8 点半开始,10 点左右结束。那么,只要在酒馆内安装上一个定时炸弹,将炸弹爆炸时间设置为演讲中间时段的九点钟,刺杀大计必定大获成功。

    说干就干。

    艾尔塞设法从一家兵工厂偷出 100 磅烈性炸药,又到一家采石场弄到甘油炸药和****。再用上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来制作定时炸弹。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