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六)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军户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军户家里多余的成年男丁,就叫余丁。
    大明采取世袭制,在没有被三杨搅和,拿走粮仓之前,当兵的还是人上人。
    那时候,当兵不但光荣,还是吃皇粮的啊!
    况且,边境线上的这一圈,除了福建等几处,粮食权已经被拿走之外。
    大部分地方,粮仓还在卫所手中掌管。
    因为是世袭制,这些军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最低等的“小勋贵”。
    只要一直对外发动战争,军户就是实际得利的一方。
    说个难听的分配现实:
    土地归了国家,金银珠宝归了皇帝、勋贵。
    军官们一人分几头牛,当兵的一人分几只羊……
    再不济,还能落个羊腿啃啃啊!
    只要不嫌丑,捉住的女人,带回来就是老婆。
    这是不是实情?
    朱祁镇一直都在对外发动战争,这些军户能少了好处?
    人家自然是会支持他的。
    ——毕竟有利益么!
    在四十年前的靖难之役中,勋贵做了什么事,所有人都知道了吧?
    只剩下贴身护卫的朱棣——被勋贵抬到南京,坐在了龙椅上。
    朱祁镇出事,顶层勋贵几乎被屠戮一空,文臣又用粮食大权,控制住了边将。
    军方无法直接帮助朱祁镇……
    但是,人家安排几个“余丁”逃亡——这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八万人不可能是正规军。
    因为大明是不缺马匹的。
    八万缺少战马,只能当步兵的人—— 这八万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余丁。
    文臣能够拉拢武将,逼他们放弃朱祁镇——前提就是拿到粮食大权,掌握了武将的命脉。
    勋贵又被屠戮一空。
    在没有勋贵带头的情况下,那些军头们,就只能安排余丁,来帮助朱祁镇。
    或者说——是站队!
    当勋贵被清洗一空,边将又被文臣控制住之后,武将们只能派遣余丁帮助朱祁镇。
    朱祁镇虽然失势,谁又能保证——人家不会东山再起呢?
    大明永乐帝,就是前例啊!
    朱棣都被逼得装疯卖傻了,最后还不是绝地翻盘?
    也许有人要问——军官派遣余丁到来,就不怕文臣知道了吗?
    因为在这之前,文官根本就管不了武将,武将自然不怕得罪了文人。
    更何况文臣管不了余丁啊!
    余丁——国家不发粮饷,自己耕作军户田,还要上缴收获的一半,给国家。
    文臣用什么条框来约束他们?
    造反?
    谋逆?
    我尼玛,按照大明律——就算坐实了谋反又怎样?
    ——领头的杀了,胁从者充军!
    在余丁看来:
    “就算你文臣真抓了我们,判了老子的罪,老子也还是军户啊!
    咋,你还能给老子迪奥咬了?”
    再说了军户——户籍在五军都督府,可不在户部!
    文臣有什么权利去管军籍的人?
    退一万步说,就算失败……
    无非是从北边边关军户所,调到南方边关充军罢了!
    转来转去,还是老本行——人家怕个卵?
    ……
    这就是八万步兵聚集在朱祁镇身边的真相。
    这就是明史记载,也先有八万步兵的唯一真相!
    ……
    喜宁去了京师一趟,立刻给也先献上送朱祁镇去南京的主意。
    此去南京,千里迢迢,沿途又都在大明腹地。
    到时候,四周都是敌人……
    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也先不可能带着八万累赘赶路。
    朱棣能够打回南京,是因为整个勋贵阶层,都在支持朱棣。
    而也先可没有这个地位,他只有硬生生杀过去。
    > 但是,他的兵又少。
    这八万人,他必须利用起来!
    因此,这时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