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国时期边境游牧民族的发展详情解说(二)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关二爷作为总牵制点闹得中原反曹声浪此起彼伏之时,代郡、上谷乌桓叛变了。
    结果曹操派了他的猛将儿子曹彰前去平叛。
    这伙看上去很猛的乌桓武装被曹彰打残,顺便吓唬住了此时在旁边观战的鲜卑能人轲比能。
    乌桓,这个贯穿两汉的熟悉名字,后面还会被不断提起,在很多历史进程中也还会有很多乌桓势力参与,直到东晋末期,慕容垂复国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乌桓人投票参与的情况,但乌桓的体量由于被曹老板一朝太过凶猛的摧残,民族主体已经被打散,再没有机会以一个主体的形势进入历史大视角的舞台了。
    由于他们和汉民族交界,接触与冲突最早也最为频繁,乌桓也因此属于最先一批被渐渐汉民族同化融合的民族。
    很遗憾,他们倒在了汉民族一头栽倒的前夕。
    但是,乌桓在前期的一系列试错对接棒的后来者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乌桓成植物人后,汉末三国的这段时间,河北的北迁汉人对北境的鲜卑腾飞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还记得曹操击败袁绍集团后,十几万的汉人逃到了辽东吗?
    鲜卑拿到了巨大的跃迁红利!
    大量没有家园的能工巧匠、战败流离的阴谋乱臣来到了北境,帮助鲜卑人兴建城寨,发展农业手工业,批量制造武器盔甲,引导鲜卑高层学习了解汉文化与制度。
    当时河北汉人对鲜卑的升级与进步是全方位的。
    跟蹋顿的“意外之福”其实是一样的!
    这其实也是“慕容”和“拓跋”后面能在五胡乱华时代占据重大戏份的关键起点!!!
    乌桓被曹老板消灭后,乌桓的地盘渐渐开始被东部鲜卑接手,直到西晋初年,在经历鲜卑各位东部大人的漫长混杀之后,东部鲜卑最终脱颖而出了三个强大势力,分别是慕容部、段部、宇文部。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