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六十五章 配  顽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官?

    是俞?霄等人使劲劝说,才把他劝住,不让王世钦发疯。

    主要王世钦这辈子就没挨过人骂,要是戎马倥偬落下一身战伤,他也不至于缩在榆林城里。

    而城外那帮人,俞?霄他们都认识。

    刘芳名、马献图是宁夏镇的,徐勇、王允成是左良玉的人,再加上任权儿、欧阳衮、马科、阿六这元帅府人,就榆林城这些年龄上的老兵老将,跟那帮年轻人打野战不是找死吗?

    直到俞?霄收到这封署名刘承宗的信,上面写着俞兄亲启。

    俞?霄才终于明白,任权儿在信上喊人的辈分,跟他自己和被喊的人没关系。

    任权儿喊人是按着刘承宗的辈分来的,不论刘承宗怎么称呼,他就比刘承宗小一辈就行了。

    刘承宗的信,对俞?霄来说是个新鲜事。

    自从宁夏兵败,俞肿霄和周仕凤领兵东奔,途中冲散了延庆旅丁国栋的兵马,一路逃回延缓镇,俞?霄就没怎么听说过刘承宗的消息了。

    中间只有一封刘承宗写给榆林的劝降信,那信还起到了反效果。

    因为刘狮子说陕西三边五镇,只剩下一个榆林城,独木难支,你们还是投降吧。

    但这话,对汇集陕西超级莽夫的榆林城来说,完全是夸奖啊????都降了,我们不降,我们可真牛逼!

    更不可能投降了。

    后来,俞?霄就只知道刘承宗领兵向北,进了鄂尔多斯部的地盘,再往后,榆林城就被任权儿围住,与外界联系被完全切断,情报也自然无从得知。

    但这封信不一样。

    俞?霄当即持信下城,聚集城内总兵,展开书信让众人观看。

    人们看见书信,第一反应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王世钦难以置信地问道:“这,这信上所说,是真是假,那刻,刘承宗竟将东房都城焚烧,还野战阵斩一万八千东兵?”

    尤世禄在己巳之变时跟后金军打过,对那边也有更多了解,纠正道:“不是都城,他只是将辽阳焚毁。”

    王世钦瞥了他一眼,瞪大眼睛道:“我当然知道,辽阳也是都城啊,南京不是京吗?”

    他骂出一句,道:“早知道他是烧东房都城,开战前我就降了跟他一块去,能到建房的地盘上烧焚劫掠,也算不枉此生啊!”

    “那不是建奴的地盘,那是我们大明的地,叫东房占了!”

    眼看几个总兵在这掰扯细枝末节,俞?霄接连击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道:“诸位,诸位,什么东房都城不都城,地盘是大明还是东房的,这于我等眼下无益!”

    “诸位就看刘元帅对榆林城的建议,能不能接受,在下请诸位前辈过来,也就为此事。”

    俞?霄拿这帮老总兵是一点脾气都没有。

    一个个都是世代传承的将门,别管是走路一瘸一拐,还是缺个眼珠子,或者像尤世禄那种出血过多,走个路都打摆子的角色。

    但他们确实依靠家丁死死地掌握着这座边陲重镇的一切。

    其实刘承宗能不能击败东房,对俞?霄来说并不重要......八旗在他眼里,一开始就没刘承宗厉害。

    因为他真在关宁防线上揍过黄台吉,也真没法跟刘承宗打。

    这会收到刘承宗的信,俞?霄满脑子想的都是,围城的军队要更多了,有了更好更多的野战炮支援,榆林城恐怕连死守都做不到。

    因此他也更为重视,刘承宗在信上提到的建议。

    刘承宗不仅在信上提到自己领军冲进辽东边墙,把盛京、辽阳劫掠一通,并在野战中击败了黄台吉的六万军队。

    更重要的是提到了榆林城的前途,他对榆林这块地盘是势在必得,但对城里的老将老兵,无所谓。

    准确的说,不是无所谓,而是不想要。

    俞?霄能看出来,刘承宗似乎有些嫌弃自己手下的降兵太多,以至于只想要城池和土地,对将领、军兵没有任何渴望。

    他特意在信上提到,愿意走的,他可以准许人带家眷、家丁家仆,经山西去往京畿,继续为朝廷效力。

    但要是不降也不走,那等他带兵回来,等待榆林城的恐怕就是玉石俱焚了。

    俞?霄觉得这个条件非常好,打心底里愿意促成。

    反正他还年轻,也不是榆林将门,他老家在靖边,那早就被元帅军占了。

    反倒是尤世禄、王世钦这些老总兵,都是榆林人,对榆林有乡土感情,同时也在本地拥有田产。

    所以这事必须得看这些老人物怎么说。

    但一说到这,尤世禄等人就不说话了。

    半晌,尤世禄才叹息道:“死守容易,有活路就难了,你们能走的就走吧。”

    尤世禄并没有那么老,但他的身体反倒是诸多老将里最差的那一个,已经很难再驰马上阵了。

    即使到北京去,恐怕也不会再被皇帝重用。

    对他来说,在榆林终老,甚至死在这场守卫城池的战役中,才更划算。

    因为尤家还有很多后人担任武职,在山西、在京畿、在辽东为大明效力。

    不仅仅是为身后功名,也有为同族后人打算的想法。

    同在榆林城里的,还有己已变身受重伤的侯世禄。

    这些人年轻时候都一个赛一个的以勇敢而闻名,每个人在战场上都是所向无敌的模样,但落了战伤,便断送了军事生涯。

    侯世禄道:“我也不走了,但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你们谁去京师,都是叔伯,多照应我家拱极便是。”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