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友谊地久天长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看似随意地提到永仁集团对英国汽车工业的兴趣,特别是陷入困境的捷豹路虎。

    “英国人对他们的汽车品牌有着近乎宗教般的执着,”苏宁摇摇头,“尤其是捷豹和宾利,他们视之为国家珍宝。”

    布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托尼·布莱尔欠我个人情。也许……我能帮上点忙。”

    ……

    2001年6月,伦敦金丝雀码头永仁集团欧洲总部。

    林世民放下电话,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老板,英国贸易工业部刚刚批准了我们对路虎的收购申请!但他们坚持将捷豹拆分出来,宾利更是完全不谈。”

    苏宁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泰晤士河。

    五月的阳光在水面上洒下碎金般的光芒,一艘游轮正缓缓驶向北海。

    “意料之中。”他转身走向会议室,“英国人宁可让这些品牌烂在手里,也不愿看到它们落入亚洲人之手。不过没关系,路虎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会议室内,永仁集团的战略团队已经准备就绪。

    墙上挂满了路虎全球工厂和销售网络的地图,数字显示屏上滚动着近十年的财务数据。

    “根据我们的分析。”首席财务官指着幻灯片,“路虎的SUV产品线正好契合全球尤其是北美市场对豪华越野车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他们的军用车技术,对我们安保业务的拓展至关重要。”

    苏宁轻轻点头:“通知法务团队,立即启动收购程序。另外,准备一份详细的整合方案,重点保留英国的设计和工程团队,但将生产线逐步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

    林世民快速记录着,突然犹豫了一下:“老板,福特汽车还在犹豫是否出售他们的股份……”

    “不必担心,”苏宁嘴角浮现一丝微笑,“总统先生已经安排美国银行提供了特别融资方案。福特董事会……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三天后,当永仁集团宣布以23亿英镑全资收购路虎汽车时,《金融时报》的标题充满了帝国余晖的哀伤:《又一个英国标志性品牌易主》。

    而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则更关注这背后不同寻常的政治因素……

    美国政府对这笔交易异常的支持态度。

    ……

    2001年9月11日,洛杉矶永仁中心88层。

    苏宁正在与中东的合作伙伴通电话,屏幕上突然跳出的紧急新闻快报。

    他示意翻译暂停,然后将注意力放在新闻直播。

    “天啊……”林世民站在他身后,声音颤抖。

    画面中,纽约世贸中心北塔浓烟滚滚。

    就在全球观众还处于震惊中时,第二架飞机撞入了南塔。

    苏宁的表情凝固了几秒钟,随后迅速拿起红色保密电话:“立即启动‘雷霆’预案。所有投资部门进入紧急状态。”

    接下来的24小时里,当全世界都在为这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震惊时,永仁集团的交易大厅灯火通明。

    数十名分析师监控着全球每一个市场的波动,执行着一系列精密计算过的交易指令。

    “石油期货买入完毕!”

    “黄金仓位已建立!”

    “军工股杠杆操作执行中!”

    苏宁站在中央控制台前,眼睛盯着十几个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他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抛售所有航空和旅游相关资产,全力做多国防和安全板块。”

    三天后,当美国股市重新开盘时,正如苏宁预料的那样,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7.1%,创下历史最大点数跌幅。

    而永仁集团提前布局的石油、黄金和军工股则逆势飙升。

    “初步统计,”林世民汇报时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尖锐,“我们在全球市场的操作净收益超过17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路虎股价因军事合同预期带来的上涨。”

    苏宁站在窗前,望着维多利亚港的夜色。

    洛杉矶依旧灯火辉煌,但世界的格局已经永远改变了。

    “这只是开始,”他轻声说,“通知华盛顿办公室,准备国防后勤服务的投标文件。”

    ……

    2001年10月7日,阿富汗上空。

    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划破夜空,标志着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

    在五角大楼的作战室里,实时卫星画面显示着坎大哈郊外目标被摧毁的瞬间。

    同一天,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永仁集团北美总部。

    一场不同寻常的签约仪式正在举行。

    永仁集团与美国国防部签署了一份价值8.5亿美元的合同,成为美军在阿富汗行动的主要后勤服务提供商。

    “永仁将负责从基地建设到士兵餐食的全方位支持,”国防部新闻稿如此描述,“利用其全球供应链网络,为前线部队提供高效、经济的后勤保障。”

    合同签署后的小型庆功宴上,助理国防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举杯向苏宁致意:“苏先生,您的公司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动员如此庞大的资源,令人印象深刻。”

    苏宁微笑回应:“永仁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供应链网络已经运营了近二十年。我们只是将民用物流的经验应用到军事领域。”

    沃尔福威茨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我听说,你们能在72小时内将一整座可容纳500人的野战医院从上海运到喀布尔?”

    “如果天气允许,48小时就够了。”苏宁轻啜一口香槟,“而且成本只有传统国防承包商的三分之二。”

    当晚,在送走所有政府官员后,苏宁召集核心团队开了个闭门会议。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