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又该如何决出高下呢?”杜预轻声呢喃道,在这烦杂的人声中几乎只有他自己听得见。
“用不欺诈的手段来达成欺诈的效果,这才是用兵的要领。”是郭嘉的声音,“或者说只要达成目的即可。”
杜预看向郭嘉,郭嘉继续说道:“兵不厌诈和兵者诡道的核心在于使情报变得真假难辩,真的既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假的既可以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
“如果真的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那么看的便是谁更高明,将领是为战争而生的,如果只凭借仁政便能过取胜的话,干脆让古往今来的那些名将全部自刎吧!”郭嘉十分不屑地说道。
随后,荀子开始了举例说明,分别拿齐国的齐技斗、魏国的魏武卒、秦国的秦锐士来作比较,得出齐技斗不如魏武卒,魏武卒不如秦锐士。
秦国则严格限制底层人士的谋生手段,百姓想改变自身命运,要么务农,要么上战场立功。
魏国走的是精兵路线,凡是能通过严格体能测试的人就可入选军队,其家庭就能获得丰厚奖赏。
齐国鼓励士卒掌握标准的作战技巧,以此技巧取得战功才有奖赏,不是以此技巧取得战功则无奖赏。
因此,秦军战斗力非凡不是没有道理的,张仪一眼看出魏武卒和齐技斗的区别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秦军缺少和齐军战斗,因此才不知道而已。
“这么说来秦兵岂不是天下无敌了!”有学士惊呼道。
荀子摆了摆手,又摇了摇头,缓了缓之后他开口道:“非也!”
“无论是齐技斗还是魏武卒,亦活着是秦锐士,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奖赏、贪图私利而作战的军队,没有值得民众尊敬的君主,没有民众甘心遵守的制度,更没有让民众忠于气节的原则。”
“”杜预亲自去过秦国,秦国百姓将国家兴亡看得相当的重视,完全不像是荀子说的这样。
如果秦王不能让百姓尊敬,那么在合纵攻秦一战中,士兵的军心早就散了。
卫鞅变法可是连反对派都留下了,时间推移现在的百姓估计早已经习惯对于这制度基本无感。
至于忠于气节的原则,这一点从秦国的那首军歌就能看得出来,绝对是有的,而且很非常地强烈。
如果秦军真的只是为了追求奖赏、贪图私利而作战的话,那么秦国早就灭亡了啊!杜预不由在心中暗道,他觉得荀子有一些片面了。
“荀夫子他去过秦国吗?”杜预问道。
“星辰虽小,难掩其明。”郭嘉幽幽说道,也不知道是在说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前后两次指的一定不同。
“没有。”荀彧回道。
“这有什么问题吗?”李斯问道,他能够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但是却说不上来。
杜预摇了摇头,“等结束了再说吧!”
“假如诸侯中有谁能用精妙绝伦的礼义气节教化他们,就能使自己的国家振兴,而让其它国家全部陷入危机!”荀子道,“所以,秦国精锐士卒肯定无法抵挡齐桓公、晋文公的军队,而齐桓公、晋文公的军队又不可能与周武王、商汤王的仁义之师匹敌。”
“因此,只有用礼义教化,才是使民众团结一致的办法!”
“彩!”赵王道。
“彩!”临武君道。
“彩!”群臣及学士们道。
所谓王道第一要务的确是要争取民心,但赢得民心不能光靠礼义教化,杜预心中暗道,让社会各阶层民众都能享受到王道所带来的生活改善,这才是王道的核心关键!
礼义教化确实能够稳定社会秩序,但未必能让国家持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不过,荀子他偷换了论题啊!杜预看着荀子,心中有了大概。
随后,赵王问道:“那身为将领应该如何做呢?”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荀子问言道,将领最高的智慧莫过于放弃有疑虑的打算,最重要的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最重要的是不做可能会后悔的事情。
荀子说着补充道:“事至无悔而上矣,成不可必也。”
“老师他的话好像”李斯好像不是很认同,因为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军队有六条作战的准则,命令要严肃而有威势;惩罚要坚决实行而有信用;军队驻扎的营垒和收藏物资的军库要周密而牢固;军队的行动既要安全而稳重,又要紧张而迅速;侦探敌情观察其变动既要隐蔽而深入,又要多方比较而多次检验;碰到敌人所用的战略战术,必须要根据自己已经清晰的情形来决定,不要根据自己都还感到疑惑的情形来决定。”
荀子讲述了自己对将领的要求,这让周围的人群再次喝彩。
“不要热衷于当将军而又害怕被罢免;不要急于求胜而忘记了可能会失败;不要认为自己有威力而轻视敌人;不要看到了有利的一面而不顾有害的一面;凡考虑事情都要深思熟虑,而使用财物奖赏时候一定要慷慨大方。”
“宁愿自己被杀也不要把军队驻扎在防守不坚固的地方;宁愿被杀也不让自己的军队去进攻注定无法战胜的军队;宁愿被杀也不让自己的军队去欺负民众。”
此刻的荀子已然成为全场的焦点。
“先生谈论用兵,经常把仁义作为关键,仁者爱人,义者遵循道义,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用兵呢?用兵的原因,不是为了争夺吗?”有人问道。
“非也!”荀子淡淡说道,“仁者爱人,正是因为爱人,所以就憎恨恶人去害人;义就遵循道义,正是因为遵循道义,就憎恨恶人去祸乱他人。”
“用兵的目的不是争夺,而是禁止恶性、消除危害。”
“仁义之师所到之处便如同及时雨一般,百姓纷纷欢喜,昔尧舜禹汤此四帝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
“如果一个国家以德为本,对相邻的国家讲究交际并且遵守承诺,就会赢得相邻国家的尊重,这样便就不需要战争,兵器也不用沾染着鲜血,别的国家就会不论距离远近都会来投靠它。”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