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贡图少主  阵问长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条铁链断裂,锁住万千命格的“命锁岛”彻底崩塌,沉入海底。

    归明书院升腾起一道青光,直冲云霄,与第十二星共鸣,形成一座横跨天地的光桥。

    而在桥的尽头,隐约可见一道青衫身影,负手而立,嘴角含笑,似在等待谁的到来。

    画面戛然而止。

    井边,白衣女子缓缓起身,转身离去。她的足迹依旧被风沙抹去,但她留下的一缕发丝,却被墨泉悄然托起,缠绕上黑笛,如同誓约。

    数日后,南岭突发异象。整座雾隐崖夜间发光,岩石上的墨竹集体开花,花朵呈靛蓝色,散发淡淡清香。采药人发现,闻此香者,竟能短暂恢复记忆缺失,甚至梦见自己前世未竟之事。

    更有樵夫称,曾在月下见一老妇携数名女童行走山间,虽无声交谈,但她们手中画纸随风飘展,上面浮现的文字竟自动串联成诗:

    > “哑者非无言,心声即文章。”

    > “盲者非无见,梦中有故乡。”

    > “笔落惊风雨,何必待天光?”

    这首诗一夜之间传遍五洲,被刻于各地学堂墙壁之上。人们开始明白,所谓“长生”,并非肉体不死,而是精神不灭;所谓“阵问长生”,也不是向天地叩问寿命几何,而是以人心为阵眼,以意志为阵基,构筑一座抵御宿命压迫的城池。

    这座城,没有城墙,却坚不可摧;没有帝王,却人人为主。

    某日,归明书院收到一封匿名来信,信纸粗糙,字迹歪斜,显然是初学者所写。内容仅一句话:

    > “我也想写一本书,名字叫《我不是命书上写的那个人》。”

    院长阅后,未加批注,只命人将其收录进“守望典藏”,编号为**100001**。

    同日,书院宣布设立“民间著述奖”,鼓励普通人记录自己的人生。不论身份高低,只要真心书写,皆可入选典藏。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无数平民百姓提笔作文,或记苦难,或述梦想,或忏悔过往,或展望明日。

    十年之内,典藏馆新增著作逾百万卷。其中最动人者,莫过于一名瞎眼老妪口述、孙儿代笔的《灶台边的三十年》。书中写道:

    > “我一生被说‘克夫克子’,十七岁丧夫,三十岁丧子,族人要把我活埋祭井。可我没死。我逃到山外,给人洗衣做饭,省下铜板送邻家女孩上学。她后来成了先生,回来教全村孩子识字。那天,我坐在阳光下,听见满村孩童齐声念:‘我选,我愿,我做主。’

    > 我哭了。原来我不是灾星,我是火种。”

    这本书被译成八十一种方言,流传极广。据说,每当有人读至结尾,家中灶火便会莫名变旺,哪怕柴薪潮湿,也能燃起明亮火焰。

    而在这股“人人执笔”的浪潮中,最令人震惊的变化,发生在曾经最顽固的命判世家。

    东海姜氏,世代供奉命书,族中长老能以血为引,窥测他人命数。千年来,他们判定无数人“夭折”、“孤寡”、“永不得志”,以此操控朝局、买卖命运。然而就在某年冬至,姜氏祠堂突遭雷击,供奉的九十九卷命书尽数焚毁。

    族中大乱,长老怒斥天罚。可次日清晨,族长独女却当众撕碎自家命判文书,宣布退出命术修行,转而创办女子书塾。她对全族宣言:

    > “你们说我命中注定早亡,可我现在站在这里,活得比谁都清醒。”

    > “你们说我不得婚嫁,可我爱的人就在门外等我。”

    > “若命书不准,那它凭什么主宰我们?”

    > “从今往后,姜家子孙,只学写字,不问命数!”

    此言一出,举世哗然。三日内,七十二个曾受姜氏命判压制的家庭联名上诉,要求销毁所有私人命录。朝廷迫于民情,终于颁布《禁命令》:除归明书院官方存档外,私藏命书者,视为逆天之罪。

    至此,延续千年的命书体系,正式崩解。

    然而,自由之路从未平坦。

    某些残余势力暗中集结,自称“守旧盟”,潜伏于江湖庙堂之间。他们不公开反对归明书院,却在暗处散布谣言,称“人人执笔”实为蛊惑人心,会导致天下大乱;更有甚者,伪造“假愿录”,编造虚假愿望混淆视听,企图瓦解民众信任。

    一场无形之战,在文字间悄然打响。

    面对挑战,归明书院并未出兵镇压,也未禁止言论。院长召集十万学子,发起“真声行动”??鼓励百姓相互倾听、彼此见证,凡有人写出心愿,必有另一人站出来为其作证签名。

    于是街头巷尾出现奇景:一人写“我想开茶馆”,立刻有人上前按手印:“我愿做第一个客人”;少女写“我想学医”,老医师主动收徒:“我来教你”;老兵写“我想葬回故乡”,陌生人自愿背棺同行:“我陪你回家”。

    这些“见证书”被张贴于城镇公告栏,层层叠叠,密如蛛网,最终连成一面“万人诺墙”,矗立在京城中心。风吹雨打不去,火烧刀刮不毁。传说,若有谎言靠近此墙,墙面便会自动浮现红字警告。

    民心所向,邪说自溃。

    “守旧盟”成员接连反水,供出幕后黑手。最终查明,其首领竟是当年夺运宗最后一名幸存长老,藏身极北冰原,借傀儡术操控数十名文人,妄图重建命权秩序。

    归明书院派学子前往讨伐,却不带一兵一卒,只携十万册《民声录》副本。他们在冰原建起临时学堂,教冻土居民识字写作。短短三年,原本愚昧封闭的部落,竟诞生出第一批本土诗人、史官与法官。

    长老最终被捕时,手中紧握一支断裂的命笔,喃喃道:“我不懂……为什么文字,竟能打败命运?”

    一名女学子蹲下身,平静回答:“因为你写的,是束缚人的规则。而我们写的,是让人站起来的勇气。”

    长老闻言,仰天大笑,继而痛哭失声,终在悔恨中闭目。

    战事平息后,那片冰原被命名为“启智洲”,每年春日,都会有孩童在雪地上用炭条写字,第一句永远是:“我,不是命定的奴隶。”

    时光荏苒,又三十年过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