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另一种就是长期围困,封死这些倭兵的海陆通道,断绝倭兵的所有援助。
至于多久才能见效不好说,可能是两三个月,也可能是四五个月,主要取决于倭军的存粮。”
众将听了后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作战确实也就是这两种思路,只是各有利弊罢了。
如果开始强攻,最大顾虑就是官军伤亡肯定大,也没有那么多朝鲜炮灰去填七万五千敌军的阵地。
如果执行长期围困策略,那自身钱粮消耗就会非常大了。而且官军期间很容易懈怠,容易出差错。
毕竟当前参加围困的官军也就七万兵力,去围困同等数量级的七万五千倭兵,容错率很低。
正当众将心里权衡的时候,小西行长突然站了出来,通过沈惟敬翻译说:
“战争打到这个局面,胜负已经不是问题,那么就应该开始考虑收益问题了。
比起用战争手段消灭困兽,可能用其他手段更有性价比。
被围困在釜山一带的敌军不仅仅是困兽,换个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人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被俘虏的这些倭将,都是非常好的筹码。”
其他人看向天帅,但天帅没说话,其他人也就先不表态了。
于是小西行长继续说:“在下可以断定,用这些被围困的敌军为筹码,与丰臣太阁展开谈判,必定能获取更大的好处!”
李如松忍不住问道:“都有什么好处?”
小西行长举例说:“最简单的比如数以十万计的赎金!这是最基本的,更不要说其他好处。”
听到这里,众将感觉被小西行长的说辞打动了,又齐刷刷的看向林天帅。
天帅慢悠悠的说:“几十万赎金那也不够啊。”
小西行长说:“想要更多,都可以谈,毕竟主动权完全在天帅手中,任意开价勒索就是!
敌军那边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除非他们蠢到宁可全军覆没。”
林天帅又道:“但甲山郡那边的铜矿还需要矿工。”
小西行长说:“挖矿说到底还是为了赚钱,而且是辛苦钱。如果有更便捷的法子,直接去勒索,那利益也不比挖矿差。”
林天帅对众将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众将齐声道:“但凭天帅吩咐!”
林天帅便道:“是否勒索.阿不,是否谈判的决定权在朝廷,我们也不能擅自做主。
还是先快马奏报朝廷,请求朝廷授权再说!
在此之前,仍不可懈怠,依旧要整军备战,积极围困,做好随时进攻的准备。”
小西行长又提出建议说:“目前敌军总大将是德川家康,但德川家康大概也没有得到相关授权。
天帅不妨派人与德川家康初步接洽,让德川家康心里有准备,然后放他们一条船回国向太阁请示。”
林天帅点头道:“可以先接触着,就让沈惟敬充当使者,前往倭营去见德川家康。”
之所以不让小西行长去,是因为上次小西行长充当使者,表现太招人记恨了。
怕再派小西行长过去,会被倭军忽视使者身份,直接当成叛徒砍了。
次日沈惟敬领命而去,前往釜山去见德川家康。
站在德川家康面前,沈惟敬直接问道:“你们还有多少军粮?”
德川家康反问道说:“你作为使者,这样发问不感到冒犯和失礼吗?”
沈惟敬答话道:“我只是想知道,大纳言你还有多少时间来自救。否则大限一到,只能玉石俱焚了。”
德川家康不悦的说:“如果你是为劝降而来,那就请回,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沈惟敬又道:“如今其实胜负已定,再打也只是徒劳而已,所以你们全军的出路肯定不在于战。
不妨做好以谈判解决问题的准备,说不定还能找到一条生路。
只要能答应天帅的条件,那也不一定只有投降才是生路。”
德川家康沉思良久后说:“此事需要向太阁报告,经太阁同意才可谈判。”
沈惟敬答复说:“此乃应有之义,我大明水师可以放行一艘倭船回国。”
然后德川家康说:“我不相信你们这些使者的花言巧语,所以我要亲自会见林经略。
直接从林经略口中得知确定信息,然后再向太阁报告。”
可能是上次被小西行长搞出了心理阴影,德川家康现在对于在中间传话的使者失去了信任,决定去除“中间商”赚差价,直接和天帅本人谈谈。
不过沈惟敬对此挺无语的,倒不是说德川家康不配,从身份上来说,德川家康和林天帅能算是对等的。
但是,德川家康你确定见了林天帅后,不会产生更大的心理阴影?
你怎么会以为,天帅比使者更“好说话”?
最后沈惟敬答应了说:“在下可以向天帅转达大纳言的请求,想必天帅也不至于拒绝会见。
不过大纳言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值,也许你会发现,还是和使者打交道更惬意,还是在下更为亲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