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作为林天帅的侧近人,他也是知道在朝鲜国北边开矿之事的。
但是先前不是一直国家在投入吗?从粮食调运丶人力物力聚集到基础设施初步建设丶油灯风柜等设备供应,都是动用了大量国家资源。
怎麽现在就忽然轮到林氏集团去接收和管理了?从国家投入到私人接收,产权转变这麽丝滑的吗?
看着发愣的于忠良,林天帅反问道:“怎麽?有什麽问题?我费了如此大力气,总不能白忙乎吧?”
于忠良很疑惑的请教说:“名义上怎麽说?总不好去了就说这是林氏的产业吧?”
林天帅欣慰的点点头,“很好,看来你也知道产权清晰的重要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首先,朝鲜国六王子顺和君受封为乐浪公,甲山郡临江铜矿也在乐浪公领地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乐浪公将临江铜矿的永久开采权承包给苏州城济农仓。
其次,苏州济农仓则向皇帝承诺,按人头计算,矿区内每名矿工每年向皇帝进贡二十斤铜,换取大明朝廷对铜矿前期投入。”
听了半天,于忠良总算理清铜矿的内部关系了。
就是交够皇帝那份大头的,留足让矿工活命的,剩下都是林氏自己的,反正没有朝鲜的。
至于皇帝为什麽不直接收了铜矿,估计是还要脸,不愿意被人说侵吞藩属财产。
而且皇帝直接弄矿山,大概还会被大臣罗嗦进谏,所以通过苏州济农仓这个白手套来做事。
不过想到苏州济农仓,于忠良就想笑,这个名义上“官民共管丶公私合营”的经济主体真是有点玄幻。
说到招牌就是公,说到经营和利润就是私。
名字听起来很土气这个苏州济农仓,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机构,还是苏州城最大的惠民小额贷发放机构,还是苏州粮食市场最大的操盘机构,更是新吴银行的幕后大股东,更奇葩的还是扬州林氏盐业的大合夥方,拥有上万盐引窝本!
现在苏州济农仓都多了一个“临江铜矿永久承包权”,样子越来越奇怪了。
林天帅又对于忠良仔细嘱咐说;“你带上几十个人,去了那边后最要紧的是将护矿队组建起来。
目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矿工主力是倭人俘虏,组建护矿队除了招纳辽东军余之外也可以采用一批朝鲜人。
然后就是尽快掌握矿区的情况,等到你熟悉后,我就把杨登山撤下来。
你还年轻,正是吃苦奋斗的时候,做好在临江铜矿坚持两三年的准备。”
于忠良频频点头,忍不住又好奇的问了一个问题:“那边到底能产多少铜,竟然值得坐馆如此大动干戈。”
林天帅答道:“限制临江铜矿产铜多少的因素并不是储量,而是矿工人数啊。”
无论是政治布局还是经济建设,林天帅这几天都顺风顺水,就是军事陷入了停滞。
麻贵也不得不自我安慰说:“眼前这四万倭兵,应当是倭军所有的机动力量了。
把他们拖在这里,大局上也不算亏,其他地方就减少了压力。
反正大帅也在等待我大明水师到达,彻底截断倭军的海上退路,所以在此之前能拖住就不亏!
蔚山距离西生浦不过数十里,如果能与水师陈璘联系上,可以让他们在西生浦登陆,直接包抄眼前这支德川军的后路!
就是海上情况不明,不知道陈璘何时能到这边,实在摸不准时间。”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风情水情都很复杂,行船速度经常要看看脸。
船只沿着海岸线,从西海岸向这边东南海岸行驶,极其顺风顺水时,一天能走四五百里。
稍微顺风顺水时,差不多能走一二百里。但如果遇上了极为不利的情况,可能连几里都走不了。
所以就算是能掐会算的林天帅,也算不准陈璘带着水师赶到的具体时间。
别看在陆地上,林天帅所向披靡,但如果真想收取全功,真少不了水师的协助。
倭寇那上千艘船只可不是摆设,真的具备大规模从海路撤回倭国的能力。
如果没有水师,林天帅就只能干瞪眼看着倭寇跑路。
听着麻贵絮絮叨叨,林天帅忽然灵光闪现,问道:“你刚才说什麽?”
麻贵疑惑的说:“我在说水师啊,盼着水师早日抵达这边,然后让他们登陆西生浦,这有什麽不对麽?”
林天帅又问:“你说,倭军知道不知道我大明水师的详细消息?”
麻贵想了想后,答道:“倭寇自从龟缩到南海岸后,所占地界不过东西二百里,其他地方已经全部丢失。
可以说倭寇已经基本丧失了深入我军后方,搜集详细情报的能力。
对我们水师到达朝鲜并南下的详细情况,在我们刻意保密的情况下,倭寇应该不甚清楚。
就算模糊知道有水师,大概也不清楚数目丶实力以及作战意图。”
林天帅突然又道:“或许可以将大明水师即将到达的消息告诉对面的德川军,他们会不会被迫出战?”
麻总兵也算不清其中利弊,只回应了一声说:“这样好吗?”
林天帅若有所思的说:“可以用一种比较浮夸的方式,将大明水师消息透露与对面。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