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乔迁之喜  四合院的生活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前车之鉴,这是魏平安最为在意的。
    魏平安现在一大家子30多口人。
    京城的二十多口子一起过中秋是个什么场景呢?
    大人们一桌,魏平安为首,女人们围坐一起。
    孩子们两桌,分别由魏大宝和魏小米各自为首,两个孩子现在也大了,懂事,且能分担很多的事情。
    吃顿团圆饭而已,安排的仅仅有条。
    特别是孩子王魏小米,更是得心应手。
    还组织一群小屁孩给大人们敬酒……
    魏大宝主持的饭桌气氛相比较就没有那么欢悦,但胜在和谐。
    他懂得照顾弟弟妹妹,很有老大的那种胸怀和坦荡。
    一顿饭吃了俩小时不到。
    净顾着照顾弟弟妹妹们了,自己反而到了最后还饿着肚子。
    等所有人都退了,回家的回家,去院子里玩的开始叽叽喳喳的去约着一起玩闹。
    魏大宝这才打算坐下来吃点剩菜剩饭。
    只是,能剩多少饭菜?
    即便魏平安家不缺吃喝,但缺衣少食的年代,丰盛的饭菜也会被哄抢而空。
    “大宝,过来,咱爷俩坐坐。”
    魏平安是将魏景舟当第二代家主培养的。
    刚才吃饭的时候他一直有旁观,看大宝到底是当着大人的面弄虚作假,还是真情实意的照顾弟弟妹妹。
    这点眼力劲儿,魏平安还是自认有的。
    所以,在他的心里,魏大宝从没让他失望过。
    这次也一样。
    看着儿子忙的满头大汗,还饿的饥肠辘辘。
    魏平安索性喊了魏大宝一起去西南角一层的厨房。
    那里是西餐厅的位置。
    刚才吃的饭是外请的私房菜厨师。
    就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有着几道拿手手艺,却并不分川菜、粤菜还是鲁菜的那种无宗无派的菜肴。
    相传他们最早的一批就是从官府或者宫里做过厨子的大厨流落民间,为了生计在大户人家继续重造就业而成的。
    他们大多延续了在官府当值的风格,做菜讲究细致、用料食材越高档,手艺越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像是何玉柱的谭家菜,食界无不夸赞,清朝末年,许多有头有脸的都能以品尝到翰林谭宗的菜为荣。
    他们自带厨具,做完了饭还帮着主家清理了厨房卫生,这会儿都已经走了。
    但,他们做的都是中餐。
    西餐厅没下来,也不会使用。
    魏大宝乖乖的坐着,看着父亲熟练的煎牛排。
    让他闻着味儿就口齿留香。
    “今天宴会上,有点当大哥的样儿,继续保持,诺,这可是和牛,据说很美味,是全世界最适合做牛排的肉了。不过我吃着没啥区别,可能咱就不是那种味蕾特别敏感的吧。你将就着尝尝。”
    “哎,知道了爸。”
    魏大宝听着就想笑。
    老爸虽然也很享受档次。
    但茶叶最爱的还是茉莉花,有功夫茶具,但一个人的时候,还是最喜欢泡搪瓷缸子里,说喝着过瘾。
    家里酒窖有洋酒、有白酒,上百块的也有,可还是爱喝牛栏山,说那才够味儿。
    吃牛排,喝红酒……
    嗯,大体也是如此。
    “用叉子还是筷子?”
    魏平安问道。
    魏大宝:……
    吃一顿父子单独的小灶,两人谈谈心。
    聊聊学校和生活中的话题。
    当然也会有一些诸如作为家里长子,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要尽快适应,并且学会帮着兄弟姐妹去适应新环境。
    还讲了一些魏平安最不喜欢的生活状态。
    拉帮结派啊,内斗啊,背后小人言啊。
    诸如此类的。
    如果发现这类事情,从严从重处罚。
    屡教不改者,就驱离魏家。
    再严重一些的,就绝对不会让他们上族谱。
    魏平安家有找人续了族谱。
    而且他的规矩跟别人的都不一样。
    自家血脉的人都有资格上族谱,不分男女。
    魏大宝用筷子夹着八成熟的牛排,沾着海大黄豆酱汁,吃的满嘴流油。
    耳朵也一直竖着,听老爸絮絮叨叨的讲着“规矩”。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