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4章 一首凉凉送给你  都督请留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元氏妹子挺靓的,就是脑子不怎么好。这年头岁月一点也不静好,没有蠢女人的生存空间。保不住了,那便再物色其他的吧。

    反正邺城里的漂亮妹多的是

    高澄心中已经默默的放弃了安德公主。

    而此时此刻,如丧考妣的安德公主,被人押着出了天子寝宫。高澄和唐邕等人,也因为私自调动霸府兵马,被一起带走。

    天子银乱而宫人却不阻止,也不向高王汇报,因此天子寝宫负责服侍天子起居的一大批人,全都被牵连进来,统一处死,不问具体缘由。

    这场闹剧,就像是从海上吹来的暴风一般,在席卷过大片屋舍后,在高欢的强力干预下,匆匆忙忙的偃旗息鼓。

    然而很快,元修就逼不得已下了罪己诏。邺城朝堂内外,犹如沉闷的池塘中抛入一颗巨石,顿时掀起一股讨论的风潮。

    所有人讨论的核心内容,就在于要不要废掉元修,以及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废掉元修

    平静的邺城,下面暗流涌动。

    霸府的书房里,唐邕像个刚进婆家门的小媳妇一般,坐立不安。坐在高欢对面,他很有压力。

    推荐下,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虎毒不食子,高澄怎么在皇宫乱搞,高欢都不会实质性的惩罚高澄,毕竟,那是他的嫡长子。

    但是唐邕这样隶属于霸府的记室人员,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高欢多少都会对他们有些惩罚,算是对外界的一个交代。

    “唐道和,你虽然年轻,但胆子却不小啊。”

    高欢正色说道,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

    “回高王,事急从权,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已。”

    唐邕拱手行礼说道。他心中非常笃定,高欢或许会对自己有些惩罚,但绝不会一杆子打死。

    “本打算将你发配到边镇,不过看在你为出兵河东献策的份上,本王想听听你对天子银乱宫闱的事情怎么看。”

    高欢顿了一下说道。

    唐邕不由得松了口气。

    果不其然,上次那件事,高欢其实并没有往心里去。甚至高澄这么一折腾,反而间接的给了高欢很多借口整顿朝堂,合情合理的让他排除异己。

    “回高王,属下是霸府里的人,而非是天子的人。如果某一天霸府和天子冲突,自然是要站在霸府的角度去考虑得失。

    天子与世子之间的矛盾已经发生,不可逆转,那么如何在这件事当中为霸府争取更多的利益,才是属下应该考虑的事情。

    在下以为,当日若是将事情忍下来,或许会助长天子的嚣张气焰。高王若是事后再来处置此事,死无对证之下,容易落人话柄。

    还不如把盖子揭开,把事情闹大。天子无德,高王若是扶持他在位,必定事事由高王一言而决。退一万步来说,若是哪天高王觉得天子德不配位,换个天子,相信也能得到百官们的支持。”

    唐邕条理清晰的将整件事给高欢分析了一下。说简单点,元修越是废物,越是个辣鸡,这不就显得高欢才是国家柱石么

    元修的所作所为,只会让所有支持元氏宗室的人离心离德,对元氏彻底失望。对元氏失望,高欢称帝取而代之的机会不就越来越近了么

    很多事情看破不说破,唐邕点到为止,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高欢看着身材魁梧却很年轻的唐邕,心中十分满意。

    这人确实是人才,在电光火石之间,临危不乱,选择最有利于高欢的处断方式,不得不说,有能力,有担当,值得好好培养。

    “天子银乱宫闱乃是大丑闻,不要对外声张。至于你假借本王的名义调动霸府的兵马,事出突然,既往不咎。若有下次,数罪并罚,连这次的一同算进去。你退下吧。”

    高欢平静的摆了摆手,唐邕压住内心的喜悦,对着高欢恭敬行礼告辞。等他走后,高欢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高澄这个儿子,真是越看越不成器,堕落到跟元修互殴的地步。狗咬人一口,难道人还能咬狗一口么这是多么掉形象的事情啊

    在高欢眼中,刘益守那种几句话就能把侯景阴死的套路,才是大丈夫所为。高澄如今处事越来越粗暴,越来越不像话,丝毫没有上位者的那种从容不迫。

    他这个样子,将来能够改朝换代,并且掌控住军政大权么

    高欢不由得在心中打了个问号。

    韦孝宽站在玉壁山附近的一块高地上,看着征发的民夫们在不远处垒土,还有人把木料靠着人力运到土丘上,心中一阵阵的焦急。

    筑城的速度非常慢,远比自己当初想象的速度要慢

    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越是不容易被攻陷的城池,地理位置就越是险要。而地理上的险要,必然带来修城的难度几何倍上升

    玉壁城的修建就是如此。

    如今,官道的口子已经被封堵住了。一座镶嵌在峡谷中间的城池拔地而起,但这还远远不够。这座看上去是“城”的东西,还不能叫城池。

    它缺少了很多重要功能,比如说取水,比如说东西两面高台的防御。

    韦孝宽打开早就画好的城防图,看着远处的两座高台,脑子里幻想着高台上分别修筑两座副城,然后和中间峡谷的城池相连。

    这样的话,城内所有的兵马都可以互相支援。

    当然,他想得很好,而实际上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堵住峡谷的城池很好修建,平地上运物料没有阻碍。但如何把木料运到土丘上,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遗憾的是,韦孝宽并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可以无中生有,他也只能用原始的办法,让民夫们把木料运上来,然后在土丘上就地取材建造城池

    “韦将军,主公在催促玉壁城的进度,现在情况怎么样”

    长孙俭悄悄的走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