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9章 大明的国运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79章 大明的国运

    “准备金?!”

    这个奇怪的名词,倒是吸引了朱棣和徐妙云的注意。

    怎么发行纸钞还得需要用准备金。

    这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准备金,便是纸钞所对应的实际金银。”

    “纸钞,如果凭空滥发,那就会成为无根之木,难以维持下去,所以钱庄也不会用纸钞兑换金银铜钱,因为根本拿不出来。”

    “但元朝创造性的提出了准备金,他们发行纸钞的时候,要求一定要有实际对应的金银。”

    “百姓即便用拿着纸钞,也可以随时到钱庄去兑换成真正的银子。”

    “这从源头就保证了纸钞的信誉。”

    周羽又是解释起来。

    通过宋朝和元朝的对比,让二人明白了准备金的作用。

    朱棣也是点点头。

    “原来,纸钞是需要和实际金银相对应的。”

    “大明现在的宝钞,发了这么多,根本就没有相对应的金银铜钱了。”

    他苦笑一声。

    明白了准备金的重要性。

    “这准备金,其实相当于是对于纸钞滥发的一种束缚。”

    “印发纸钞之前,必须要用准备金,如此才能保证纸钞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先生,我这样理解,是正确的吗?”

    徐妙云也大胆地猜测起来。

    原本她还以为,纸钞与金银铜完全可以并行,现在看来,这二人其实是要互相对应的。

    “没错!妙云理解得深刻。”

    “准备金,正是一种法定的束缚。”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元朝刚开始发生纸币,就更加合理一些?“

    “他们早就想到了纸钞滥发的危害,并以此而做了应对。”

    周羽点点头,不由得夸赞了徐妙云一句。

    后者也是不禁更加开心了。

    “不仅如此,元朝其实对于纸钞的发行,比大明更加彻底。”

    “大明起码还是宝钞与铜钱一齐并用。”

    “而元朝时候,完全就是纸钞。”

    “从一千、五百、到十钱、五钱,都有相对应的纸钞。”

    “可以说,元朝的纸钞各类也比大明丰富多了。”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让每个元朝百姓都用上了纸钞。”

    “所以他们肯定得更加慎重。”

    周羽又补充起来。

    他的解释,更是让二人明白了元朝纸钞的广泛。

    从这一方面来看,确实也是比明朝先进一些。

    “当然,发行纸钞,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数学方面的人才。”

    “大明对于数学,一直对官员的要求不高,不像元朝,从天下各处招揽数学人才,也应对纸钞的变化。”

    “所以才会如此严谨。”

    “这些措施,都保证了元朝纸钞在前二十年的平稳发展。”

    “元朝的纸钞政策,明显是优于纸钞的。”

    通过周羽的,朱棣也开始不得不服气。

    这元朝初年的纸钞发生,还真的比明朝还要严谨。

    所以这元朝中统钞的声誉,在初年也比洪武宝钞好多了。

    不过,他马上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先生,既然元朝初年的纸钞如此完备。”

    “后来又是如何走向崩溃了呢?”

    朱棣但是问道,因为他看到,元朝似乎对于纸币的滥发,有着极强的警戒心的。

    专门出台了很多方面的政策,以防止此事的发生。

    做的准备,比大明还要多了。

    而且元朝因为疆域辽阔,所以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金子与银子来当成是准备金。

    准备金的充足,也进一步防止了纸钞的滥发。

    所以如果一直下去,元朝的纸钞系统,应该会是一直相当稳固的。

    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元朝末年的那种情况?

    因为滥发而导致纸币系统直接崩盘,甚至是还到了需要变钞的地步。

    这一变钞,等于是之前老百姓手中的那些纸钞,全部都成了废纸。

    更加会引起百姓们的不满的。

    非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启用变钞这个办法。

    所以的元初的情况和元末的情况,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朱棣和徐妙云都是相当好奇,这里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才会变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也不复杂。”

    “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是人为所有干预的。”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