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一章 胡须  犁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作为这万人指挥的于禁,他亲自带着二百人前驰战场,指挥这次攻击。
    本来军队开上战场应该是排成纵列的,正好从牵招部清空的阵线通道突进。
    但于禁并没有如此布置,因为纵列行军队伍太过分散,很容易浪费这一波的冲击力。
    于是,于禁将兵力最多的陈焕部放在最右翼,然后是许仲部两千人,之后中军帐下五部依次向着西面山脊排开。
    然后许仲部先行,整个兵线呈现右翼居前的梯队兵线,然后一字排开向着韦端部剩下的四千人进攻。
    如此布置的好处就是,可以尽可能发挥泰山军的兵力优势,一举吃掉韦端剩下的四千人。
    就这样,在双方的箭矢呼啸中,两军越来越近。
    而对面,从韦端的视角来看,对面直接压过来了二十个方块。
    对面泰山贼所排布的阵型是典型的部横队,以宽五十人,纵十人的规模列阵行军。
    在最左面有六块,然后落在后面的又是一字长蛇的七个营头。韦端一下子就明白对面这是要侧击他的左翼,想一下子吃掉自己。
    但事情哪有这么容易?
    这种宽大的阵型确实可以围歼自己,但在这片坡地上行军,这阵列如何不乱?而且因为阵与阵之间的间隔也不大,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改变队形和行军方向。
    想到这里,韦端已经有了决断。
    而在于禁这边,新的援军从后方调度到了他的麾下。
    那是李虎、李辅、李弼、奚慎的四部突骑。两千人的突骑被于禁调度到了原先万人步兵大阵的位置,随时准备支援前方的步军,或者扩大他们的战果。
    路上,奚慎部的一个骑士就因为马被绊倒而摔断了脖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此部在中人亭大战中死的第一个吏士。
    这时候,时间是泰武元年,八月十一日,晨时三刻。
    中部阵线,大战爆发。
    ……
    汉军的徐荣全神贯注,在敌军行到二百步的时候,开始高吼:
    “弓!”
    其部千人皆斜半角引弓待射。
    徐荣部出击前,韦端就告诉过他们,此战不成功便成仁,为了汉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祖宗的荣耀、子孙的富贵就在这一战。
    而他们的对面有多少敌军呢?
    无论从哪一面来算都是他的数倍。以寡敌众,这些军士们都知道这一战的结果是什么。
    但徐荣部这些护乌桓前部军有自己的骄傲,作为北疆少数的常备军团,他们人数虽少,但军备精良。
    每人皆有一张弓、三十箭矢、环首刀一把,铁甲一副,大枪一把。
    也就是说,这千人部远可做弓箭手、近可为步槊手扛线,贴面可为刀手搏命。
    此时,徐荣部的号角已经响了三通,全营上下皆已经做好了最后的战斗准备。所有的旗帜都已经展开,在北面坡地上煊赫着军威。
    看着
    等掌目吏高喊:
    “敌有一百八十步。”
    徐荣陡然回神,然后尖声下令:
    “射!”
    得到命令的各级排头纷纷麾下旗枪,全军箭矢发射。
    徐荣部紧密堆迭在一起,射出的箭矢又密又急。在第一轮令,每名护乌桓吏士就射出了十支箭矢。
    随后是第二轮令,第三轮令,每名吏士腰间的箭壶都射空了。
    只是可惜,徐荣的反击猛是猛,士卒们也气力不凡,能射三十支
    箭矢。但效果却并不大。
    因为正对着他们的并不是什么寻常军伍,甚至也不是什么一般精锐,而是泰山军全军真正的精锐,中护军。
    如果说汉军的护乌桓校尉部吏士们是常备,那泰山军就是常备之百战老兵。里面的每一名军士都是历战三年以上的老卒。
    他们的装备是泰山军最精锐的。其所穿戴的甲胄也不是皮甲、扎甲一流,而是重达四十斤的全身甲,从兜鍪、铁面、胫甲、铁壁一应俱全。
    这些高大的中护军们手举着牌楯,在徐荣的箭雨中坚定前进。虽然时不时有袍泽中箭委顿在地,但全军依旧不停。
    眨眼间,已到了百步。
    徐荣的额头流下了一滴汗,他猛然抽出刀,高吼:
    “为了汉室,冲啊!”
    说完,徐荣亲自带着扈兵冲下坡。
    他知道,面对这样的敌军只有这最后的一搏了。
    徐荣带头冲锋,所部吏士们士气振奋,幽北苦寒之地塑造了他们轻生尚气的性格,这会在主将的贾勇下,勇气战胜了畏惧。
    后方的鼓手们疯狂的敲打着军鼓,各排的汉军放下步槊,开始猛冲。
    突然,从东侧袭来一片箭雨,原来在徐荣看不见的东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