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0章 吴承恩和未来  靖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从这一年开始,三鼎甲有了新的定义。
    
    在过去,三鼎甲是指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都夺得
    
    在科举的历史上,这样的人极其少。
    
    诡异的是,不光这些连中三元的顶级学霸,哪怕是每一科的状元,最终成就似乎都一般。历史上最终留下更大名气的,往往不是状元。
    
    反倒是嘉靖朝,情况似乎不一样了。
    
    张璧略过。
    
    而现在的杨慎,也是正德六年的状元。
    
    至于将来……三鼎甲有了新的含义,分别是三个方向的
    
    传胪大典上,谭纶、沈坤、王崇古一起被喊到了殿内。
    
    今天,也是他们三人有资格走御道,从午门的中门离开。
    
    三人之中,以沈坤的年纪最大,他和皇帝其实是同年生。
    
    朱厚熜也颇感兴趣地看着他:从答卷来看,完全是没有系统规范的研究,纯粹只是因为太博学。
    
    这是一个真正对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感兴趣的人。
    
    “谭子理。”朱厚熜却是先对谭纶说话,“你没有制科要考。回乡报喜后,回来就授职,开始历练吧。”
    
    谭纶谢了恩。
    
    如今传胪大典上的场面话越来越少,皇帝就是先当面看看他们。
    
    而沈坤和王崇古二人,还有制科需要准备,他们这些有资格去参加制科考试的企业方向、科学院方向的新科进士们,分别到了皇明资产局和博研院里去备考,一视同仁。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随后的三鼎甲游街只是个热闹。
    
    但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随后于三月十五刊登在《明报》上的新学制和新考纲,才更加重要。
    
    这一回,文教部明确说了,后面不会再大改考制和考纲。
    
    历经十几年,大明的科举改头换面,被称作科学。
    
    与之相配套的,是社学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制。而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则都将分别有识士、秀士、学士的学位证明。
    
    这证明,就像以前给的出身文字一样,是官方认可的学识水平。
    
    由于乡试、会试正副榜的出现,科举逐渐转变成为朝廷选拔高级人才的通道,正榜秀才、举人不过只是参加考试的资格。
    
    朝廷和地方寻常招录官吏,又有了另一种公考,那种公考是不论正副榜,只要有相应学位证明就可以参加的。
    
    再到科举的层面,改名科学后,以后又将分科取士。从乡试起,目前先设了官科、商科、理科。将来,或者还会设文科、农科、工科、艺科。
    
    总而言之:识字是成为国家各行各业人才的开始,学位证明是各行各业判断人才水平的依据。从识士、秀士、学士到会试副榜的硕士、会试正榜的博士,科举这条道路中间多了分叉,也可以提前分流进入工作岗位。
    
    这同样是大明正在构建的一种新标准:让才能也更加可衡量,有了广泛受认可的学位证明,人才流动起来,更加称得上“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民间的议论纷纷自然是会有的。
    
    那些老秀才、老举人以后会怎么想?
    
    底层大量的秀才举人,出身地位有贬值的迹象,这是让他们厌烦的。
    
    南北两京国子监以后将改为专门的留学机构。权贵子弟的荫子也要先完成基本的教育再给名额直接进入各省大学竞争,这就不像过去直接恩荫国子监甚至直接恩荫官职那么爽快了。
    
    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