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败之地,它包含了许多天人合一的道理。”
探讨兵法时,刘邦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经常追问张良:“你是从哪里获得这本神奇的兵书?”
张良并不想告诉刘邦实情,但又碍于情面不好推脱。他灵机一动,于是编了一个故事:
我逃亡下邳的时候,有一天路过沂水圯桥头,遇到了一位奇怪的老翁。他把鞋子脱下来,扔到桥底下,然后傲慢地对我说:“你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我当时很惊讶,不过看他是个老人,行动不便,于是走下了桥为他捡回了鞋。当我把鞋子递给他的时候,这位老翁直接把脚伸了过来,指了指,让我为他穿鞋。
我有些恼火,不过转念一想,国恨家仇还尚且未报,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便恭恭敬敬地为他穿上鞋子,这位老翁见状哈哈大笑就走了,我完全摸不着头脑,一个人楞在桥上望着这个怪人的背影。
不过这事没完,这老翁没走多远又回来了。他对我说:“孺子可教矣,五天后的天明时分,你与我相会于此。”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我就来到了桥上。没想到老翁已经先我一步到了,他训斥我:“你与长辈见面为什么迟到?五天后再来见我!”说罢,转身离开了。
又过了五天,鸡刚叫,我早早地来到桥上。没想到老翁又先到了,他再次训斥我:“你与长辈见面为什么迟到?五天后再来见我!”说罢又甩手离开了。
我心里有些忐忑,五天后,我大半夜就赶到了桥头。看到老翁还没来,我长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这次终于没有迟到。过了一会,老翁姗姗来迟,他见到我满意地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子。”
随后他拿出一本书送给了我,就是这本《太公兵法》。
老翁再三叮嘱我:“熟读此书,你便可以辅佐帝王。从今往后十年以内,天下将乱。十三年以后你来济北找我,我就是那古城山下的黄石。”
刘邦听完张良瞎编乱造的故事,不由得对眼前的这个书生肃然起敬,心想:他这是遇到神仙指点了,难怪这么高明。细心的刘邦还捕捉到了另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读此则为王者师矣。”熟读此书,你便可以辅佐帝王。刘邦暗自忖度,按照张良注定可以辅佐帝王的逻辑来看,我若将他招致麾下,那我将来岂不就是帝王了?
这个俊俏书生,我一定要将他搞到手!
刘邦诚恳地拜张良为厩将,两人结成盟友。张良也不再投奔楚王景驹,而是转投刘邦帐下。历史无数次证明:跟一个对的领导,是比努力更重要的事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