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末将必不辱命!  靖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又是一次保证,众人齐声称善,慷慨表明决心。

    而后,便是商议起下一批参策的人选,各自都在根据这段时间以来其他官员对于新法态度的表现及才干举荐人选。

    有先见之明的聪明人从不会缺少,也不乏两头下注的。

    朱厚熜都无所谓,先根据内档司的记录多考核一番,然后看表现而已。

    而就在他们商议了一阵之后,四川的第二轮奏报抵达禁宫。

    朱厚熜看了一下就对杨廷和露出一个惋惜表情:“杨家还是有两人罹难,一人重伤。”

    杨廷和表情一僵,正带着哀容要问,朱厚熜说道:“都是家仆,杨阁老去信从优抚恤吧。高克威果然是金蝉脱壳,去杨家的竟是广东余孽,人皆死士。所幸陈寅勇武,将贼子二十四人尽皆斩杀,杨家无虞,令弟、族亲及家庙祖坟都无忧。”

    于是杨廷和大大松了一口气,并且觉得皇帝是故意逗他。

    只是想起对皇帝的了解之后,才认真地说道:“臣必去信令舍弟优厚抚恤,臣谢过陛下钦派陈百户镇守护持之恩。”

    看来薛伦虽然反应还算及时,可新都与成都府实在太近了。

    在这段时间差里,二十四死士直冲杨家,细想一下确实令人害怕。

    朱厚熜却凝重地说道:“高克威胆大包天,竟以正德圣旨假传圣意,更伪造了通行令牌及费宏、四川三司署印公文。阳武侯所奏高克威遣出的另五个心腹,只怕都是如此。四川若有愚蠢之辈或将计就计之鼠辈,小乱子只怕会有。”

    说罢看向了王宪:“兵部行文费宏与阳武侯,予其便宜之权吧。四川左布政使,张璧去做吧。按察使,让广东的桂萼去。其余人选,吏部即可着手铨选。”

    从原先的侍讲学士到御书房伴读,又接了严嵩的位置成为首席参预国策会议,现在张璧只是去做从二品的左布政使,而不像严嵩那样直接是巡抚、马上还会成为总督。

    但是,对张璧来说,这也是一个积累地方实务经验的必须环节了。

    御书房果然就是升官最快的地方,品级升迁之快,直令其他人眼红。

    现在御书房又多出一个空缺。

    顾鼎臣则浑身一震:可以接替首席、参预国策会议了吗?

    “陛下,可是另有密报,费督台可信?”崔元尽义务,多问了一句。

    之前是杨廷和问薛伦可不可信,现在崔元问费宏可不可信,毕竟要让费宏有便宜之权。兵部下去的所谓便宜之权,那可就是调动军队平乱了。

    朱厚熜淡淡地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京山候不必多虑,朕若诸多猜忌,君臣何谈一心?”

    他表现得很有气魄,但对于有没有密报却没说。

    都是老狐狸,大家心知肚明。不过这话,也算是对即将离京的参策们说的。

    “陛下,桂萼任广东布政使司户厅掌厅,广东今年赋役事重,他若去四川,张孚敬又去山东,广东接任之人恐怕不力,会有误新法成效。”杨廷和开口说了说疑虑。

    广东新法能不能成,那是关系到嘉靖五年决定的。虽然大家现在都清楚届时是必定推行全国的,但是成绩单毕竟越漂亮越好。

    朱厚熜淡定地说道:“无妨,有吴卿在,不会出岔子。田土清丈已毕,科则编审完成,剩下只是执行而已。广东若有不从,小乱子有马总司和蒋总兵,大乱子有抚宁侯。此次诸多官位铨选,可优先擢升此前两年于广东有功者。”

    形势就是如此,顺从新法,升迁快、有保障;还在观望侥幸甚至反对的,砍了就是。

    已经酝酿了三年,京营先设而又经过了这一乱的整顿及补饷,如今正是期盼立功之时。

    蒋冕感受到了诸多参策离京之后的风急雨骤,又补充道:“刘、李、汤、邓、常五家复爵及五军营之乱中立功将卒的升赏,尚需在参策离京前办完为妥。”

    礼部尚书张子麟和兵部尚书王宪都点了点头:“此言甚是。”

    这件事之所以比较慢,是因为徐光祚在五军营的重整和清查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另外,朱厚熜也希望借此机会让京营里的非勋臣武将看到更多希望。

    而仅凭五军营里平乱的一点功劳,那个千总雷全义再往上擢升为参将是没问题的。

    但对朱厚熜私心而言,却希望能让他有机会成为一军坐营官,打破只有勋臣才能担任这种京营高位的先例。

    距离这个位置,雷全义的功劳又小了一点。

    朱厚熜想了想就说道:“既可遣神机营三千去湖广,那也可令五军营选锋三千去四川,受阳武侯节制。选锋之将,让雷全义去!”

    再给他一个立功机会,若能在四川建功,回来之后就是京营一营坐营官了。

    猛将必起于卒伍,重臣必发于府县,这将是将来嘉靖朝必须有的局面。

    另外那五家旧勋戚,复爵也都是先从伯爵开始,如今筹办礼仪、召袭爵之人入京罢了。

    一来一回,还要时间。

    养心殿御书房内继续商议,过了一会黄锦从门外请示了一下之后进来,跪下哭道:“陛下,周希正公驾鹤西去了!”

    众人沉默之中,朱厚熜长长叹了一口气:“赐太子少师,赠礼部尚书,荫其长子琦为光禄寺丞。”

    周诏终究没熬过这一关,在这新法战队阶段的决战前夕去世了。

    他年龄太大,入京后只在礼部挂了个侍郎虚衔,也并没有让他还没举人出身的两个儿子做什么官。

    现在,荫职从六品的光禄寺丞,只能说是给他儿子一个官身,管管光禄寺的采买和厨子,属于边缘职位了。

    这没办法,只能看周诏的孙子能不能在科举中有所建树。

    又一个真正的帝师故去,潜邸重臣如今也就只有解昌杰了。

    其余人,武官都是颇有前途的,而原先的王府文官面临的竞争对手们实在太强,解昌杰都起起伏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