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改变历史的变量  汉水楚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凛冽过,它足以让每个士兵都彻底心寒。

    周文大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传回陈都,陈王非常震惊。他既对武臣的背叛感到愤怒,在关键时候那个小子不仅没有支援周文,反而自顾自地扩充地盘;陈胜又对吴广的无能感到忿忿,这个废物带着十万主力打了三个月居然都没有拿下荥阳。

    如果吴广没那么无能,可以迅速拿下荥阳的话?如果吴广没那么愚蠢,可以分兵支援一下周文的话?然而这一切都不再可能发生了。

    最让陈胜惴惴不安的是,吴广拥有“车千乘,卒数十万”的兵力。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知道,拥有如此庞大的兵力和权力的吴广很可能会在未来试图成为真正的王,超越他的掌控范围。他会不会步武臣的后尘?

    就在陈胜为解决下一个隐患左右徘徊时,荥阳那边的吴广和李由都早已精疲力竭。

    不同的是,秦朝郡守李由有的是信心,章邯的连胜给了他继续坚守的动力。而反观张楚起义军的内部,失败的情绪犹如病毒一样弥散开来,周文的战败所导致的混乱和分裂已经开始显现。

    这天,吴广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张楚军将领田臧建议:“现在局势已经发生变化,周文死了,秦国的援军很快就会杀过来,我们不能吊死在荥阳这一棵树上了,否则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不如留下少部分军队继续佯攻荥阳,我们的主力转而挺近敖仓,去迎击章邯的大军。”

    生活中人们常常为了某件事情倾注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而舍不得放弃,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当人们在做决策时,不仅会掂量当前的情况,过往的投入也会对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在吴广就处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在围困荥阳的战斗中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吴广不愿意后退,后退将使他前功尽弃,让他之前的付出白白浪费;后退更会证明他之前的愚蠢,让自己颜面扫地。吴广觉得只要再进一步,再多坚持一天,胜利或许就会降临。荥阳就像一个巨大的引力场,它让吴广难以全身而退。

    吴广冷笑了一声,目光凌厉地扫视着田臧和其他将领们,让他们感到一阵冰冷的压迫感。他挺直了身躯,像一只猛虎般展示出他作为主帅的权威和威严。

    “田将军,你这是在献计吗?可笑!”吴广的声音冷峻而刚硬,像一把钢刀般锐利,“如今战局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如果听从你的建议,必然会让我们的军队前功尽弃。这可不是赌博,而是关系到我们整个军队的生死存亡!”

    吴广的目光透着坚定和决断,仿佛他已经决定了胜利的归属。在这种窒息的氛围下,其他将领们不敢再说话,默默地接受了吴广的决定。只听吴广冷冷地又补充了一句:

    “全力攻城,如再有扰乱军心者,阵前问斩!”

    田臧虽然打仗不咋地,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嗅觉极其灵敏的家伙。自从周文一死,他迅速捕捉到了陈胜对吴广态度的微妙变化。于是,在这次军事会议结束不久,田臧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秘密召集自己的亲信:

    “荥阳已被围攻这么长时间,还是没能被攻下,这充分说明了吴广作为我们的统帅,他的能力太差了!他现在还在固执己见,态度极其傲慢。如果我们还要跟随他,那只有死路一条。现在,陈王私下向我传达消息,说吴广已经有了自立为王的想法,让我们阻止他的叛乱。谁愿意和我一起行动?现在就动手,不能再拖延了!”

    说干就干,田臧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全副武装气势汹汹地闯入中军大帐。他们一拥而上,刺杀了吴广,取了他的首级。田臧随即宣布自己接管军事指挥权。吴广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惨死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下。

    后面事情的发展果然如田臧所料,当吴广的首级送到陈县时,陈胜又惊又喜:惊的是没想到田臧如此大胆,先斩后奏;喜的是田臧深得我意,终于借他人之手除去了吴广这个心腹大患。

    陈王不仅没有降罪田臧,反而给他加官进爵。他派出使者授予田臧令尹的官印,并任命他为上将军,让他总揽军政大权。陈胜还专门给田臧带来了安抚人心圣谕:“唯你堪此重任!”

    为了稳固统治,陈胜对于军队里的哗变采取了绥靖的政策。他希望通过破格提拔来换取田臧的忠心。当上级要给下属布置艰巨任务的时候,上级表现出来的信任往往能激发出下属的斗志。陈王一句“唯你堪此重任”,简直让田臧激动得三天三夜都没睡好觉。

    然而田臧真能堪此重任吗?

    殊不知临阵换帅乃兵家之大忌,何况正是如临大敌的紧要关头。这个事件的恶劣影响还不止于此,它给田臧手下们一个错误的暗示:犯上作乱不会受到惩罚,铤而走险反而会获得晋升。这也为日后陈胜之死,埋下了祸根。

    不过田臧确实没有辜负陈王的信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获封之后他就立刻行动起来。田臧按照计划留下一部分军队由将领李归率领继续围攻荥阳,而自己率领主力军挺进敖仓,迎击章邯。

    田臧的作战计划并没有什么问题。荥阳附近的敖仓是秦朝重要粮仓,也是漕运的中转站,当时东部的粮草等重要物资就是经过敖仓转运到西部的秦国,夺取了敖仓就等于掌握了大秦帝国的经济命脉。然而田臧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他通过刺杀的方式篡夺军权,却没有重新整合队伍,要知道这支军队里还有许多忠于吴广的部下。

    田臧和章邯不约而同地都盯上了敖仓。秦楚两军在敖仓摆开战阵,双方旌旗蔽日,战鼓雷动。原本冬天寒冷肃杀的空气渐渐被战鼓催促得炙热。

    田臧心里很紧张,他倒不是怕死,而是这一仗对于他来说意义重大。这是田臧担任上将军后的第一仗,因此,他极度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田臧亲自披甲上阵,他想用身先士卒来证明自己的领导力。

    这一战非常关键,只能胜不能败。

    然而令田臧意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当敖仓会战正式开打的时候,张楚阵营中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除了田臧和他的亲信奋勇冲杀之外,起义军中的其他将领在战斗中似乎并不太积极。每个人都各自打起了小算盘,有的人畏葸不前,有的人临阵脱逃,有的人只等着看田臧出丑,以慰吴广的在天之灵。

    临阵换帅的恶果终于显现,虽然田臧临危受命,被陈王钦点为上将军,但是他谋杀吴广的行为并非出于道义,没有得到大多数将领的认可。一些起义军将领认为田臧得位不正,不配领导这支军队。很多士卒也觉得吴广被杀实在太冤,对此忿忿不平。

    在决战一刻出现军心动荡,这是致命的。

    反观章邯这边,自从剿灭周文之后,秦军兵锋正盛,田臧发起的冲锋很快就被秦的强弓劲弩射退。随后,数万手持长戟和长铍秦军步兵,带着对军功的渴望,排着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方阵,向张楚军压迫过来。秦军纪律严明,无论发生什么状况,士兵都手持长铍持续前进,前排的受伤倒下,后排的立即补位,前仆后继。

    秦军方阵在战场上是个恐怖大杀器,东方六国的军队都未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秦军士兵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