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大丈夫当如永青侯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徐阶神情变幻,一时僵在那儿,似在衡量得失。

    朱载坖也不催促,转眼看向李春芳,问道:“李卿有什么看法?”

    “这个……”李春芳斜眼看了眼徐阶,沉吟着说道,“皇上圣明。今大明繁盛,事务也着实繁杂,单就说扶持西域、融合漠北,这两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国策,就实令臣等手忙脚乱。夏秋还好,冬春气温寒冷,当地人难捱,前去推行国策的官员兵士亦难捱,多少都有情绪……”

    李春芳缓缓说道:“六部虽也支持朝廷国策,并愿意配合,但难免各有心思,只能由内阁主导,调和,才勉强做到不起内耗,却难以尽善尽美。如若有干臣专注于此两项重大国策,不仅可以更好的推行国策,臣等二人也能分出更大的精力,为皇上分忧,臣对户部侍郎张居正还算熟悉,确极具才干;至于原吏部侍郎高拱,臣了解不多,不过皇上慧眼如炬,皇上既这般说了,臣相信皇上。”

    李春芳的语言艺术极为高明。

    既点出了两项重大国策,以呼应皇帝欲在内阁增添二人的想法,又着重点出了张居正,以迎合徐阶。

    此外,把高拱入阁归结于皇帝慧眼如炬,皇帝只会开心,徐阶也无话可说。

    更重要是,他把自己从这两项重大、棘手、吃力、不讨好的国策中,给摘了出来,顺带手将徐阶也给摘了出来。

    同时也是一种表态——内阁添人当然可以,但要用这个理由才好,才能服众。

    言罢,李春芳看向徐阶,“徐大学士以为如何?”

    趁着李春芳说话功夫,徐阶已然有了决断,再思及李春芳的用意,更没了犹豫之心,当即表态道:

    “李大学士之言乃正论。”

    接着,恭声道:“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李春芳紧跟着附和。

    朱载坖微微笑了笑,颔首道:“两位爱卿既也如此认为,那内阁添人之事,就有劳两位爱卿了。”

    不说遭人恨的高拱,便是圆滑且有徐阶罩着的张居正,直接入阁也会引起诸多大员心生不满。

    朱载坖当然可以乾纲独断,却不想亲自下场。

    让徐阶、李春芳挡在前面,既能转移火力,也能达到分化制衡之效果,何乐不为?

    被父皇手把手教了那么久,朱载坖岂能没有长进?

    徐阶、李春芳相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隐晦的无奈。

    “皇上圣明。”

    ……

    下午申时。

    徐府。

    “徐师,您找学生?”

    徐阶微笑点头,心情不错的说:“皇上欲在内阁添上二人,为师已经向皇上举荐了你,皇上也已然同意,准备一下,明日朝会可要好好表现。”

    这是徐阶头一次以“为师”自称。

    张居正一喜,又一惊,心道:这就是永青侯的能量吗?

    张居正从不怀疑永青侯的话语权,可也着实没想到,仅一日之隔便搞定了。

    就只用了一日。

    考虑到信息的迟滞性,都不满一日。

    这简直……

    这跟皇帝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有的,区别就是皇帝也听永青侯的。

    张居正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再次生出昔年的豪情壮志——大丈夫,当如是也。

    徐阶只当他是为入阁而激动,笑呵呵的抿了口茶,拿腔作势道:

    “为师怎么说也做了这么多年首辅,内阁也的确需要增添人手,这点面子皇上还是会给的,放心好了,。”

    “多谢徐师栽培!”张居正收起杂绪,慌忙起身深深一揖,郑重道,“无徐师,无居正之今日。”

    徐阶很满意学生的感恩之心,嘴上却道:“这话就言重了,更多还是你争气。”

    “徐师谬赞了。”张居正奉承道,“纵是千里马,也需伯乐。京师什么都缺,独不缺人才,若无徐师引荐,学生的才干并不出众……”

    如此一番之后,张居正才似是平复下来,问道:“徐师,这怕是会落人口舌吧?”

    “总是免不了的。”

    徐阶叹了口气,道,“可为师也顾不上这许多了,观今之大势,为师这内阁首辅,也做不了太久了,今日不为你争一些,他日纵是想争,也没力气了。只望你不要辜负为师苦心。”

    完了,又补充道:“将来当为国为民。”

    “是,学生会的。”张居正恭声称是,着重道,“我辈读书人,未有不尊师重道之人。”

    徐阶听到了想听的承诺,心下更是愉悦,亲热道:“坐下说。”

    “哎。”

    张居正落座,提起茶壶为徐阶续上茶水,状似无意的说:“近期学生闲来无事,研习了下心学,颇觉玄妙……哦对了,那个备受徐师推崇的赵孟静现在如何啊,好久没听徐师说过他了。”

    徐阶笑呵呵地抿了口茶,颔首道:“心学确是玄妙,亦可运用于官场,常学常新,你研习一下总没坏处……”

    徐阶狐疑道:“你怎么突然问起赵孟静来了?真要想讨教心学,为师不够资格教你?”

    “呃呵呵……徐师误会了。”张居正斟酌了下措词,道,“不瞒徐师,学生以为徐师当提携一下赵孟静。一来,此人品学皆是上乘;二来,他与徐师一般,都十分推崇王学;如若他能进京做官,于徐师,于学生都是一大助益。如此,纵使未来徐师厌倦了朝堂,也不至于……呵呵……”

    张居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学生有私心,也是为徐师着想。”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