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二章 圣人学说,劝农书之害  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连读书人看了都费劲,大字不识的农人,岂可看得懂?

    可很快,夏原吉震撼之余,也忍不住开口说道:“可是义父,朝廷颁发劝农书,布政使以及当地父母官,可用心阐明此书的啊!”

    朱寿听完之后,嗤之以鼻地道:“原吉,你又错了呐!”

    “朝廷有命,若无上谕,一地父母官不可出城二十里!”

    “再说了,天底下的官吏,有几个爱民如子之人?”

    “阐明劝农书之职,最后还不是落到胥吏的头上?”

    “可胥吏也不曾饱读诗书……”

    “叫一个半吊子去讲书,那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吗?”

    黄观顿时一愣,下意识地道:“义父,报纸是啥玩意?”

    朱寿面不改色的摆了摆手,道:“哎呀,那你就不用管了!”

    “总之,你们口中所谓的劝农书,不过是无用鸡肋罢了!”

    “著下此书之人,不知如何农作,却敢教授地里刨食多年的农人,如何去种地,岂不是贻笑大方?”

    “此书广传天下,百姓会笑话此人、笑话朝廷,说当官的狗屁不懂,大损朝廷之威!”

    说到这,他话锋忽然一转,笑道:“可若是知行合一,就不一样了!”

    夏原吉好奇的问:“义父,如何知行合一?”

    朱寿眼中射出一抹犀利的芒,振声说道:“同理之心!”

    “你们往后当了官,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晓得百姓如何种地,是为知!去弊病而施仁政

    ,方为行!”

    “不然,你们怎么知道自己施的仁政,适不适用于当地之百姓?”

    “百姓活于世,为的不是你们读书人眼中的天下大治,只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为了给妻儿添置一件新衣罢了!”

    一声声,如天雷一般,在黄观两人脑中炸响!

    难道,是我等错了?

    是程朱理学错了?

    见两人陷入了沉思,朱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说一千、道一万,光动嘴皮子,你们也懂不了啥叫知行合一!”

    “走!”

    “随为父找一佃户,言传身教何为此道!”

    “老方,找一本往年颁下的劝农书,给本少爷带上!”

    “是,少爷!”

    说罢,他拉着两人迈步出府,一路来到了田上。

    刚来到地里,远远见一老农,朱寿立马招手说道:“老人家,老人家!”

    听着这一声叫嚷,对方好奇的跑了过来,见他身穿锦衣,便赶紧恭谨地

    道:“这位贵人,敢问叫小老儿何事?”

    朱寿掏出劝农书,笑眯眯的递了上去,说道:“老人家,此乃朝廷颁发的劝农书,您老……”

    可话还没说完,老农立马接了过来,满脸激动地道:“呀!”

    “多谢贵人!”

    “贵人,您咋知道小老儿家中无开腚之纸,特地送来了呐?”

    说罢,便是纳头一拜。

    看到这一幕,黄观、夏原吉瞬间惊呆了!

    卧槽!

    堂堂劝农书,用来开哪门子的腚啊?!

    随着朱寿的话音落下,黄观、夏原吉瞬间惊呆了!

    心即理也?

    知行合一?!

    纵是两人胸有经略天下之才,也是满脸懵逼,忍不住问:“义父,何为知行合一?”

    朱寿面色肃然,一字一句地道:“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此乃知行合一!”

    说罢,脸上充满了敬仰、尊崇之情。

    知行合一,乃是生于成华年间、崛起于正德年间的圣人王守仁之心学总纲!

    他,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以文臣之身,凭军功封爵!

    正德四年,他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提知行合一之心学!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无数人钻研一生,也不过是了悟阳明心学的半点皮毛罢了!

    后世无数崇洋媚外之徒,以西方哲学为傲,又岂知光是知行合一四字,足以吊打西方全部之学问?!

    舍本逐末……

    大傻比!

    王守仁之圣,不亚于孔孟!

    而随着朱寿的阐述,黄观两人也终于明白了话中之意,失神一般的喃喃道:“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义父,您这是与程朱理学,离经叛道啊!”

    “要是叫外头的读书人知道了,定要背上千古之骂名呐!”

    程朱理学!

    存天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