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章 滚柱轴承、偏厢车  我和小舅闯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写穿明小说的专业户李诚,为了自己的书中科技线不崩,特意研究过轴承发展的历史。

    在全手工制造的前提下,需要绝对精确加工的滚珠轴承,彻底没戏,那个只有工业化生产才行。

    而能实用化的金属轴承,唯有滚柱式,这个可不是想当然的。

    另一个时空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改进了浑天仪,在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体,构成滚子支撑,让浑天仪更简单,所以叫做简仪。

    这是全世界唯一有实物为证的“滚柱轴承”,也是纯手工打造。

    (现陈列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系明正统年间按元代原仪仿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款“圆柱滚子轴承”实物,也是清代手工作坊制造。

    (现存瑞典skf轴承展览馆)

    李诚手里的这个仿制的实物,就在驾驶位小储物箱里,当时花了五十块钱买的。

    这次能找回来,他真的如获至宝,只要放大复制成型,其威力不下于搞出火绳枪来。

    古代人可能对这个无感,大车硬轴加轴瓦都用了千年,已经成熟到习以为常。

    只有穿越者才知道,实用化的轴承代表着什么意义。

    不谈水力机械用上轴承后的功率和效率,令人咂舌的夸张提升,就说这车辆,用上滚柱轴承和原本的轴瓦硬摩擦相比,就是一天一地。

    穿越二人组研究过未来的战法,别说骑兵化了,实现骡马化都是个奢望。

    大唐不缺马的情况下,一个骑兵也要顶上十名步卒。

    这就注定“大明”骑兵是大后期才能成规模装备,前期包括中期,都只是作为将官骑乘、战场通信,精锐“夜不收”使用。

    而提到他们作为假想敌的“大金”,什么铁浮屠、拐子马,随口就来。

    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岳武穆那种以骑克骑的精锐“背嵬军”,那就只能拼上英勇士兵的性命,用麻扎刀斩马腿。

    穿越二人组定下的策略很简单,用车阵啊!

    戚家军车阵在蓟镇打的草原骑兵望风而逃,如今有了比打“二钱铅弹”鸟铳,威力更大的“四钱铅弹”火绳枪;

    有了戚家军车阵的核心“子母炮”(佛郎机炮),鸳鸯队汪朋也在拼命的训练,还缺啥?

    “偏厢车!”了解一下!

    顾名思义,所谓偏厢车就是大车一侧有木墙,方便士兵站在车体上,倚“墙”作战。

    实话实说,戚家军的偏厢车虽然结实,在草原上列阵时,仿佛平地建城,但就是过于沉重,光车体就有六百多斤,全军出动需要骡马甚多。

    后来被孙承宗改成轻车,才把重量大幅降低,不然真玩不起,全靠人推着行军能把人累死。

    李诚和汪朋确定了最终战术后,就合力往这边发展,而造偏厢车自然是小舅的任务。

    去年八月份他就在东海县盘下一家车行,专门生产木轮大车。

    汪朋幸运的寻回“神车”,李诚找到了“滚柱轴承”样品,一番艰苦的试制后,终于有了成品。

    这次给“顺风镖局”配的新车,就是“魔改版”的偏厢车,也是未来“大明陆军”横扫一切不服的利器。

    当然,这车并不稀奇的外形,对这个时代土著有着极大的欺骗性。

    不过就是一侧多了一扇可活动的护板呗?顶多有些眼尖的人,会注意这木车轮居然用的是铁轴。

    然而在平平无奇的轴瓦里面,装着的却是要等七八百年后,才会出现的金属“滚柱轴承”。

    使用同样大小的车体,套上两头驴子或一头健骡,哎嗨!如果同样载货量,“顺风镖局”速度更快。

    如果只需要相同的速度,那么车上可多装一倍的货物。

    这是什么概念?

    懂的都懂!

    所以三月十七上午,在海州西门外的“顺风镖局”大院内,刘伯文作为“宏光车行”大掌柜,亲自为“客户”示范此车妙处。

    “嘶!”

    “……翻开护板,注意看,这里是栓子和插销,这些活板可往旁边抽开,把长枪伸出去捅刺,或用弓弩射杀……”

    “哦!”

    “……十辆车是一纲,还有四辆五天后送到,可列为车阵,将驴骡牵到车阵中间……”

    “这车怎么样?”

    “好!直娘贼的太好了!”

    “吼吼吼吼!”

    ……

    大宋宣和二年三月二十,海涛阵阵、暖风拂面,大明岛码头旁的水寨,热闹更胜往昔。

    岛上后招募的新人家眷,大多都先安排住在这边现成的房子,如今大部分也都已经迁了出去。

    原来寨外的菜田现在都种上了春麦,郁郁葱葱、青绿一片,大片的荒地,也被开垦出来,种上小菜。

    家里半大小子入了伙,家人总不能都指望孩子的月俸生活,所以会种地的种地,妇孺们养鸡、喂猪、放羊。

    会些手艺活的男人们,可以去容哥儿那边找活儿干,什么不会的也有师傅教。

    新建的三个村,还有最后一个正在整体收尾,如排水暗沟封顶、化粪池加盖,村里移栽些树木等等。

    已经有迫不及待的家庭,提前搬进新宅。

    岛上现在已经有了三百多户,千八左右人口,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人在为“汪员外”做事,领月俸。

    要么是持刀当“护卫”,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