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当然,指望这个肯定不行,穿越者必须要找到一个来快钱的项目。
舅甥俩为这事也认真研究过,当前人手不足、本钱不大、没有销售渠道,只能和别人合作,还要防着被人家踹了自己干。
两人盘算来、盘算去,立足现有的条件,只能选择现成的资源。
抄书!
不要本钱、不需人手,只要李诚自己辛苦点而已。
挣钱嘛,不丢人!
玄幻有《西游记》,历史有《三国演义》,“都市”有《红楼梦》,除了《水浒》不敢弄,这些可都在李诚手机存着电子版。
手机充电?钓鱼佬还缺一套太阳能充电设备?
舅甥俩最终还是决定先弄热门题材三国,和“玄幻”“都市”相比,历史题材估计在大宋文人里,更受欢迎,而且不会犯禁。
考虑到一旦火了,作者身份肯定瞒不住,再说也没想瞒,李诚还能借机扬名不是?
想走官途,又不耐烦去从头开始啃“微言大义”,换一条捷径也未尝不可,能写煌煌大作的书的人,文化水平能差?
李诚死活不答应汪朋出的“坏主意”,非让他弄绝对火的《金瓶花》《玉铺团》之类,李诚还是要脸的,虽然不多。
笔墨纸砚齐备,咔咔开写,咳咳,开抄!
李诚一笔小楷写的非常不错,除了一不留神用了简体字,不,这叫破体字、俗体字。
后世大部分“简体字”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稀奇,很多时候涉及到名讳问题,还会特意缺笔少划。
那一夜在东厢房,烛光下李诚趴在书桌上埋头苦干,汪朋在旁边帮着整理、核对写好的书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小舅,用什么笔名?”
“我不道啊!”
汪朋一听小舅这倒霉口头禅,气的就想怼人。
“这个很重要!”
李诚停下笔,侧着脑袋想了一下。
“原来那个太现代,肯定不行,要不李贯中?”
“我勒个去,有你这么省事的吗?取个字吧,以后参加大宋书友会,你都没个字,不变成笑话了吗?”
“言之有理!我想想啊!这名诚、字什么好呢?”
“自成?不错不错!姓李名城字自成,人称李自成!哈哈哈哈!”
“暴露野心了不是?其实这字还真行,反正这大宋也没人知道背后的哏”。
好吧!大宋朝未来最火的小说作家,在爆火前夜,定了自己的字,这事就很扯淡!
《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共六十多万字,每一回大概五千字左右,李诚吭哧吭哧先抄了两回。
当然作为一个写过两次百万字完本,很有节操、从不太监的职业写手,他还是有些自己的东西。
譬如说必备技能“水字数”,原书一回五千字不到,他是连修带改,“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硬是被他水成两万多字,还有点意犹未尽。
很克制了好吧!
毛笔写的小楷,可比后世图书上正常字号大了很多倍,古代的书都是从上往下往下,从左到右的读法。
宋代印刷的书籍一页是十行,(“一目十行”指的就是一眼看完一页的意思)每行十七字。
也就是说一页就是一百七十字以内,两万多字差不多刚好一本,先拿出去投石问路的,这事还得去找甘家三郎君。
为啥?学渣都爱看课外书。
……
甘文如今在县城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和他预想中的一模一样。
当他在刘教喻家书房内,亲手打开那套文房四宝时,原本一本正经的老家伙,立马眼神就变了。
“季达(甘文的字),最近课业精进不少,老夫很是欣慰……”
“都是恩师殷殷教诲之功,学生一定不负厚望……”
一番彼此都恶心,但不得不说的场面话,双方都得到自己需要,就很和谐。
去州学的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三少爷在县城也就低调很多,那么多人盯着的宝贵名额,你吃了别人就没了。
但是年轻人这浮躁的心情如何能压抑的住,甘文就三天两头往海州城跑,美其名曰先熟悉人情。
通过友人推荐,硬挤进了州学生的圈子,参加了几次诗会,喝了几次花酒,甘文出手大方,没少主动会账,也算是认识了不少新的狐朋狗友。
这一日刚回县城住所,家仆就送来厚厚一个包裹,说是连岛那边李大郎送来的话本,请三郎君品鉴。
“一个破落海商,能有啥好话本?”
三少爷没当回事,让人放到卧房有空再说,一直到晚上躺床上睡不着,只觉得这破县城确实比不上州府有趣,夜夜笙箫不夜天。
“玉昆,把桌上那个话本拿过来”。
“是!”
被窝里抱着三少爷的双脚,暖在怀里的“书童”赶忙起身,把包袱皮打开,里面一大摞纸,都没装订。
“你读给爷听!”
“是!”
好嘛!三少爷就当是睡前故事会了,玉昆这个伴读书童自然识字,平时没少替三少爷完成课业。
“三国演义,自成拙笔”。
玉昆把第一张纸取下,放在手边,借着床头木架上纱笼烛光,从第一行读起: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