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如果按照三郎君的算法,他绝对是赚大了。
为啥?盖院子的钱也不是他出的,虽然在自己名下,但是他一去州城的话,起码几年不会来住。
如果几年后能混到县主簿的位置,这宅子他更看不上,配不上他的身份。
家里不可能让这宅子就空着招灰,包括赵老实租的十五亩旱地,二哥肯定会想办法收回去,任谁也说不出话来。
喔霍!这次直接抵扣成了买货款,自己的钱才是钱,家里的钱再多,多少人盯着,也不是他想动就动。
公是公,私是私,越是大户人家分的越清楚。
对于穿越二人组来说,更是绝对的满意,虽然那十几亩旱田不值钱,收回来的租子交完各项杂税,都不够舅甥两人糊口的。
解决户籍问题,如果指望他们自己跑,那叫一个千难万难,对三少爷来说就是举手之劳。
这一处海边宅院更是让穿越二人组惊喜到爆,开玩笑,后世独家独院的“海景房”你说值多少钱?
两个刚穿越两天的舅甥,还是习惯性的思维,这特么太划算了。
至于什么“文房四宝”卖便宜了,两人连想都没想过,不然呢?自己跑去县城找当铺?
两个奇装异服,口音古怪的人,即使路上没被打劫,顺利的找到城门,估计立马就被抓进大牢。
如果拷问出不是大宋人,绝对死的无声无息,抛尸荒野。
汪朋和李诚都觉得,穿越第二天,就初步解决了身份问题和相当不错的住所。
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可不敢奢求太多,要啥自行车啊!
整个院子转一遍,大体有了规划,三个小兄弟勤快的忙里忙外,钱袋子搬进李叔屋里,在柜子里装好。
寻了些抹布,找到盆桶,打上水,擦擦浮灰,院子里也要洒扫一番,事情多呢。
李诚和汪鹏在书房写写画画,计算要购置的物品。
手头还有二十六贯铜钱,暂时没有收入,还是要精打细算,还要不时询问三个当地人,实时物价。
“逸哥儿,今早吃的糙米多少钱一石?”
“甘家粮库就有陈米卖,两贯一石就能买到”。
“麦子呢?”
“一陌一斗,渔村就能买到”。
(一陌就是一百文,石、斗、升、合是十进制,一斗等于十斤,一斤十六两)
汪朋别扭的用毛笔演算,一石小麦一千二百文,就是一贯四百五十文,真麻烦啊!
“盐一斤多少文?”
“盐村那边好盐十文一斤”。
“鸡蛋一个几文?”
“一文!”
……
根据实时物价,李诚把需要采购的物资计算好,汪朋拿着单子把三人集中起来,分派任务,领出相应的铜钱。
由远至近,徐大海和林风两人先回渔村找二叔借小舟,到对岸郁洲岛上分类采购。
秦易推着独轮手推车,跟汪朋先去他家,把舅甥俩东西都转移过来,然后秦易再去盐村那边采购。
安排妥当后,四人各自去忙,李诚守家,拿着抹布到处擦擦。
“郎君可在家?”
“在的,请进!”
原来是赵老实千思万谢的送走甘富贵,喜忧参半的回家告知浑家(老婆)现状后,赵老实一家五口全部出动。
一是和新东家见个面,再一个是立马来做事,给东家留个好印象。
进了院子,赵老实领着一家人就要磕头,李诚赶紧扶起,好言宽慰几句。
看到新东家很和善,让赵家人忐忑的心情稍稍缓解。
李诚是心知肚明,这就像是公司毫无征兆的换了新老板,大伙儿不紧张才怪?
赵老实的浑家是个会来事的,一看东家手里还拿着抹布,立马接过来,一个劲的道歉。
转过脸来,老妇就指挥若定。
“官人(老公)、大哥(儿子)去把家里备的柴火拖一车,放到柴房码整齐,巧姐(儿媳)你先去正房洒扫,华哥儿扫院子”。
有了这些熟手操持,李诚就成了甩手大掌柜了,看着正在认认真真扫地的少年,随口问了起来。
“小哥儿你今年多大了?”
“十六。”
赵家第三代唯一的独苗叫赵华,上面两个姐姐都嫁了出去。
一个在盐村,一个在渔村,其中一个还是兼职木匠、船匠赵二叔的三儿媳妇,林风要喊三姐的。
华哥儿眼神灵动,很有些机灵劲,但是问答之间,望向李诚时,很是有些胆怯和莫名的惊惧,这就很奇怪。
李诚转念一想,不由笑出声来。
如果没猜错的话,三少爷和那个娘炮书童的龌龊事,让少年很是担心,新东家别也是个喜好兔儿爷的。
“跟大海三兄弟熟吗?”
“熟”。
“明天起,天亮之后,到这里和他们三兄弟一起学武艺”。
华哥儿眼神一亮,又暗淡下来,平时他最羡慕大海哥他们三人,天天能驶着渔船出海。
他连凫水(游泳)都不会,没少被小伙伴们取笑。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