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靖海侯府, 明德堂。
冬日天暗得早,五点上下,家里便已灯火通明。中庭垂落的珠灯锦绣富贵,无烟蜡烛窜出暖亮的火苗, 照亮厅堂。
谢玄英打开怀表, 看一眼, 合上盖子,再“啪嗒”打开, 看一眼,合上盖子。谢其蔚坐在旁边, 百无聊赖地说“这么晚了,还不开席吗”
柳氏正搂着孙子孙女, 闻言道“你三嫂还没回来呢。”
谢其蔚偷偷翻了个白眼, 是,三嫂了不起, 不就是在宫里么,多了不起似的, 连父亲都格外看重她,年夜饭让长辈等她一个晚辈。
但腹诽归腹诽,他可不敢说出来。
魏氏虽然管东管西, 话却总有几分道理眼见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今后的前程少不了伯伯们提携, 二哥二嫂哪里比得上亲哥亲嫂子好说话
他已经是当爹的人了,总要为孩子们考虑。
“母亲, 开席吧。”谢玄英却在此时出了声。
他知道,丹娘每年的宴席都吃的很勉强,回来能单独开小灶, 她更高兴,又何必为此让全家人心有芥蒂。
“还有孩子呢,不能让他们挨饿,丹娘这时还不回来,怕是宫里另有打算。”
这样当然更好,柳氏点点头“也是,去请侯爷吧。”
“我去请父亲。”谢玄英坐不住,干脆跑回腿,起身到书房去请靖海侯。
靖海侯正在和人说话,瞧见他过来便笑了“来得倒是巧,你母亲催席了吧我这就去,你收拾一下进宫去吧。”
谢玄英吃了惊“陛下传我入宫现在”
“今儿陛下赐宴,与太子殿下、齐王殿下、善德公主一道守岁,程夫人也在,只是这夜禁将深,便想让谢侍郎也去,陛下也许久不曾见过您了。”前来侯府传话的是石太监的干儿子,笑眯眯道,“家常宴席,谢侍郎不必拘束,这就跟着咱家出发吧,赶在开席前到才好。”
谢玄英征询地看向父亲。
靖海侯心中颇为感慨,老三的命确实不差,少年时帝王无子,拿他当半儿,如今有了两个亲儿子,不值钱了,又有媳妇提携一把。
“陛下隆恩,我等铭感五内。”他道,“老三,你去吧。”
“是。”谢玄英垂落眼睑,整整衣襟和绦环,无有不妥才披上大氅,走进了茫茫风雪。
天气太遭,他少见地没有骑马,而是选择坐马车到西华门,再步行入宫。
乾阳宫和他的记忆没有区别,仍旧巍峨高耸,只是,满地的银白色雪花,不知为何,看起来像老人的霜发,暮气沉沉。
他先进了正殿,在炭盆旁边拂去细碎雪花,才在石太监的指引下,缓步走入里间的宫室。
自皇帝病倒之后,这是谢玄英头一次面圣。
他撩袍跪倒“微臣拜见陛下。”
“三郎来了。”皇帝的声音十分微弱,“过来。”
谢玄英膝行两步,跪得更近一点。
皇帝费力地撑开沉重的眼皮,借着昏黄的烛光,看见的依旧是一个俊美如旧的青年。他穿着青织金一树梅的圆领袍,金色梅花开遍,应和冬日的气氛,又不显得太喜庆,有种恰到好处的富贵家常。
一时间,皇帝竟然产生了错觉,记不清他的年岁,也忘记了他位居侍郎,仿佛依旧是从前在宫里陪伴自己的少年郎。
“三郎啊。”他的口气软和下来,“今儿除夕,家里吃的什么”
谢玄英听出了个中区别,轻快地回答“我出来的时候还没开席呢。父亲听说陛下赐宴,就赶我进宫来吃。”
“你爹总是这样,对你严厉得很。”皇帝笑笑,“好在朕还能给你一口饭吃。”
谢玄英也笑了“多谢陛下收留之恩。”
皇帝神思恍惚,理智知道现在是泰平三十年的最后几个时辰,情绪却沉浸在年富力强的十多年前“你这么大的人了,可不能白吃朕的饭。”
谢玄英蓦地心中一酸。
过去,皇帝给他找了老师,赏了他弓箭古剑,赐他珍藏的孤本,总是会说类似的话,你可不能白拿朕的好东西,今后要替朕效力才好。
他做到了。
却发现皇帝并没有那么在意。
“是,”谢玄英按下所有的情绪,说道,“其实,臣为陛下准备了年礼。”
皇帝短暂地清醒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了过去“年礼”
应该是寿礼才对,他是二月的寿辰。
“什么东西”皇帝回避了这个敏感的问题。
谢玄英自袖中取出了卷轴,把裱糊好的画卷呈了上去。
石太监见体型不大,没有拿架子,与李太监一道拉开卷轴,呈给皇帝看。
皇帝瞥了眼,神色微怔。
这是幅画,画中是一男一女和一少女。
男子二十来岁,挽弓射箭,年轻健硕,女子手捧书卷,贤良温婉,少女还是未嫁发饰,伶俐可爱地看着庭中花灯。
这是他、皇后和荣安。
皇帝惊奇地看着画中人的眉眼,脑海中模糊的形象又渐渐清晰。
噢,皇后是这个样子的,她不是一直都卧病在床,沉疴难起,刚嫁给他时,她还是很明艳动人的女子。而荣安,是了,早年的荣安无忧无虑,眉间蕴满笑意,就是这个娇憨的模样。
这一刻,皇帝被逝去的妻女抚慰了。
他为两个儿子殚精竭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