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潘宫正回乾西所时, 天已擦黑。
她也没回自己屋,往洪尚宫那儿去了。
洪尚宫正在核验文书,见她过来, 合上簿子问“怎么样”
潘宫正看见是出入文书, 但没敢开口, 从前他们六局一司凑在一起, 没那么多顾忌,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谁说话都得掂量掂量。
尚食陶莲是怎么没的
只不过在厨房里预备点心时, 随口和老乡说了句“娘娘闻不得腥气,给承华宫的多加点葱姜”,结果老乡对食的干儿子,在丰郡王府颇受重用。
查出来之后,无声无息没了。
她们在宫里相伴了十多年, 就因为一句话没说对,没了。
大家知根知底,谁都知道陶莲绝非故意泄露娴嫔的事, 只不过宫中承平太久, 她们都忘了皇城的残酷之处。
先帝时期血洗宫廷的传说, 好像就是传说。
然而,这事细究起来,其实才过去三十年。
幸存者还活着呢。
潘宫正是亲自看着陶莲走的, 三尺白绫, 留她全尸, 算是帝王额外开恩,嘉奖这些年的辛劳。
但至此后,潘宫正就提住了心弦, 不敢再放松分毫。
她假装看不见文书,中规中矩地回答“应该会收敛点了。”
洪尚宫忍不住叹了口气。
和其他人不同,她出自书香门第,夫家娘家都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之家,丈夫也做过官,有诰命在身。冲这点,皇帝对她还算客气,此前娴嫔小产,只是象征性地罚了她。
可说句大实话,被抄家的阁老都不少,她这点身份算什么
真出了事,最多死得体面一点,报个“暴毙”,掩盖真相罢了。
洪尚宫也怕,可她不能摞挑子。
在宫里这么多年,娘家和夫家的感情都淡了,反倒是这群相伴的姐妹,大家一路扶持,处出了真感情。
没有她压阵,谁知道还能碰见什么事
“收敛就好。”洪尚宫道,“借着清查的由头,东厂没少找我们麻烦,再这么下去,宫里就该由他们做主了。”
潘宫正睃了眼窗外,压低声音“清宁宫那边”
洪尚宫没有应声,淡淡道“听吩咐办差就是了。”
潘宫正哑然,却也无可奈何。
后宫的妃嫔多亲近女官,主要是女官教她们读书习字,日常生活又得和六局打交道,处出了感情。妃嫔们也信服女官的才学和判断,愿意听取经验。
柴贵妃就是如此,她入宫时不识字,全靠后来自学,洪尚宫入宫后常常讨教,亦师亦友。
尹太后却不然。
藩王府邸只有太监,没有女官。宫女只在后院出入,有什么事,肯定找太监办更方便。
入主清宁宫后,太后也习惯了使唤太监们。他们不劝诫,不提规矩,不说道理,比女官们更显忠心。
清宁宫的管事太监走出去,排场是比洪尚宫都大,也不怎么把他们放眼里,对石太监倒是客气点儿,可也没多恭敬。
洪尚宫原本还想尽职尽责,耐不住太后压根不召见她。
次数多了,她也就放弃清宁宫了。
家臣而已,还能管得了女主人
再说,洪尚宫心里明白,太后再显赫也是一时的,她毕竟老了。
承华宫才是未来。
二十四监做什么和她们过不去,动辄拷问宫婢不就是想立功,给承华宫的娘娘卖个好吗
“承华宫要管,但不能只管那边。”洪尚宫叮嘱道,“宫中人心浮动,藏头露尾的人难免又有动作,一定要慎之又慎,宁可咱们自己先抓住罚了,也好过被东厂带走。”
顿了顿,轻声道,“云儿到现在也没回来。”
云儿是彤史,有一日无缘无故就病了,挪出了宫,再也没出现。
谁都不知道她是真病了,还是没了,也没敢问。
潘宫正肃然道“我有数,现在提铃没什么用,反倒方便小人作祟,今后同太监一样,鞭笞为主。”
宫廷惯例,宫人比内侍尊贵些,等闲不用刑,可东厂动不动就上酷刑,还不如她们自己动手。
鞭笞死不了人,进了东厂的却未必能回来。
洪尚宫平静地颔首“乱世用重典,得压住场子。”
两人达成一致,随即又双双沉默。
华灯初上。
外头传来脚步声。
新任尚食师圆儿走了进来,瞧见她们俩在说话,面露迟疑。
潘宫正立即道“那就这样,我先回了。”
洪尚宫点了点头。
潘宫正朝师圆儿笑笑,很快离开了这里。
师圆儿这才进屋。
她是六局一司中年纪最小的,今年才二十九岁,是御厨的女儿,结婚没几天,丈夫就意外死了。
照理说,这样的情况是能改嫁的,但她的聘礼中有婆家的秘方,看都看了,怎么能退婆家不同意她走,要她给儿子守着。
她娘心疼,怕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