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要从清平卫所拉人“练兵”, 谢玄英就得亲自去。
程丹若是不介意和他一起去的,然而,队伍里还有一个张佩娘。
既然答应冯四照拂他的家眷, 怎么都不能把人单独留在驿站, 哪怕留下护卫,也实在说不过去。
但“练兵”有危险,怎么都不能带她一起去。
程丹若只能留下。
“麻烦。”谢玄英低低抱怨了声,前儿才说不会留她一个人, 今天就不得不留下她, 这种做了承诺却做不到的事儿, 让他厌烦。
程丹若好笑“一个是抛下,一个是留下, 怎么一样呢”
“钱明回京了, 我把田北留给你。”他思索道,“冯四留了两百人在这儿,我再留一百, 只是据站而守, 应该够了。”
程丹若道“留个会说苗语的人给我。”
“好。”
她问“医药箱”
“在这。”谢玄英提起一个藤箱。这是当年在山东时,她为他准备的,藤条经历数年的时光,依旧坚韧如新。
他也始终没有换掉这个箱子。
程丹若打开, 检查了一遍纱布、药粉、绷带等物, 都满满当当, 但犹觉不足,想想,又把荷包里的麦芽糖塞了进去。
“这个我拿着吧。”他拿走她的荷包,随手揣在怀里, “寓意也好。”
丹娘不喜欢花花草草的图纹,偏爱橘子、柿子、花生和瓶子。
大吉大利,事事如意,好事发生,平平安安,都是谐音的好兆头。她今天用的就是一个水中瓶子的图案。
程丹若环顾四周“别的带吗”
“不带,轻车简从,速去速回。”谢玄英言简意赅,“夺回清平,我马上派人来接你。”
她点点头,免不了担忧“你有把握吗”
他犹豫了下,摇摇头。
程丹若轻轻一叹,却也无可奈何。到这一步,他不去,谁去,有把握和没有把握无甚区别,但求无愧于心罢了。
“你去吧,别在意结果。”她说,“也别担心我。”
谢玄英握住她的手,低头注视她的面庞。
路上一切从简,她不戴狄髻,不插金银头面,乌黑柔软的头发盘做辫子,用发带打结绑好,然而,再朴素的装扮,也遮不住她的独一无二的气质。
此时此刻的她,仍然是那么镇定坚韧,一如从前。
谢玄英自她身上获取力量,忐忑不安的心恢复如常。他慢慢平静下来,不再畏惧未知的前路。
因为,她就在他身后。
“我领过兵,也打过仗。”他说,“围困清平的苗人并不多,我能解决。”
程丹若道“好。”
谢玄英弯起了唇角,指腹摩挲着她的脸颊“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她立即道“万事小心。”
“还有呢”
“不要受伤。”她强调,“受伤了一定要及时处理,此地潮湿闷热,不像大同干燥,伤口容易溃烂。”
他点头表示记住,却追问“没有了吗”
程丹若抿抿唇,别过脸“早去早回。”
“嗯。”谢玄英应了一声,紧紧抱了她一会儿,许久才松开臂膀,“你也自己小心,我去了。”
说罢,撩开帘子,接过柏木递过的斗笠戴好,克制住回头的冲动,点明队伍,翻身上马。
雨丝连片,遮蔽视线。
他驱使着不太熟悉的滇马,踏上蜿蜒的小路。
程丹若目送他离去,直到“哒哒”的马蹄声再也听不见为止。
“夫人。”玛瑙关切地望向她。
程丹若抬手,阻止了她安慰的话语,平静地说“把向导和昌顺号的那个管事叫过来,我有事要办。”
清平县已经被围十天了。
好消息是,作为一个依山傍水的县城,不管被怎么围,都暂时不会缺水。
坏消息就是,县衙粮仓里没有一粒粮食了。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的粮食本就少,全靠四川、湖广支援,县衙能有什么余粮呢。当然,地窖里县令自家的粮食不算。
但靠山的地方,饿死人也不至于。天空飞过的鸟雀,河里的鱼虾,从山上流窜下来的动物,都能成为腹内口粮。
可清平知县还是很愁。
他没跑,不是不想跑,而是跑不掉。
四面环山的地方,一头钻进山林,结果无外乎是被熊吃掉,或是被老虎吃掉。
那还是死守吧,就算死了,朝廷也能算他殉城,不牵连八十岁老母和八岁的小儿子。
“大人,不要再迟疑了。”身着直裰的书生慷慨激昂,“我们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不错,送信的人迟迟未归,恐怕已经被叛苗发现,信送不出去,朝廷的援军永远不会到。”另一人附和,“我们应该召集县内的乡勇,与叛苗死战,只要他们无法继续围合,我们便能破此困局。”
知县愁眉苦脸地看着他们。
这群书生是清平书院的学生,说起来,也是贵州大户人家的弟子。知县平时挺喜欢与他们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