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 分肉人  我妻薄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姜还是老的辣。

    石太监看上去有点不甘心,但又没有那么不甘心,至少织造局可以做,好处并不少。

    他看向程丹若,朝她使了个眼色。

    程丹若会意,假装胸闷,轻轻咳嗽了两下,同皇帝告声罪,这才道“首辅所说的特许经营,是什么意思”

    杨首辅自然知道,她是代表皇帝问的。

    他无意在这事上和皇帝闹不愉快,这大夏的江山,说白了不就是他们家的吗

    “民间特许经营,便是除御用贡品之外,均可买卖。”杨首辅平淡地说。

    石太监满意了。

    织造局全品通吃,长宝暖只是不能做贡品,等于既有贡品,又能做买卖,他们哪儿都能捞一笔。

    要得再多,怕吃不下反倒噎着了。

    果不其然,皇帝也觉得能接受,颔首道“就如杨卿所言,令户部、工部协同商议,早些拿出细则。”

    蔡尚书躬身“是,臣遵旨。”

    “咚、咚、咚”,清脆悦耳的钟鸣声响了起来。

    程丹若瞥了眼大殿墙边的西洋钟,十二点了。

    他们足足说了三个钟头。

    皇帝道“用膳吧,下午再议。”

    众人躬身告退。

    皇宫上班,包一顿午饭,就在廊下吃,又被称为廊餐,光禄寺出品,众所周知得难吃。

    所以,有经验的大臣都会让下人送午餐进来,反正内阁有办公室,可以回去休息一会儿,吃点热饭热菜,再互相通通气,就更好不过了。

    可惜的是,程丹若不在编制内,光禄寺没有准备她的,无缘一尝多难吃。

    她被请到了偏殿,由尚膳监供给午餐。

    比起以前做司宝的工作餐,二品命妇的待遇很不错,味道也很好。

    石太监还命人送了参茶过来,她暖暖地喝一杯,坐在阴凉处歇了半天。按照过往的经验,夏日漫长,皇帝会睡个午觉才议事。

    不知道能不能去安乐堂看一眼,或者,见见洪尚宫也好。

    她正想着,小祥子前来回禀“程夫人,陛下相召。”

    程丹若有点惊讶,连忙振奋精神,提前上班。

    殿中,只有王尚书在。

    她恍然,原来,内阁在意的只有羊毛,其他的事都不算什么,不需要所有人都到场。

    自己的分量还是太轻了。

    程丹若叹口气,重新拜见皇帝,再与王尚书问好。

    皇帝摆摆手,姿态随意许多“不必多礼,说正事吧。顺义王妃请求翻译汉书,王卿,你怎么说”

    王尚书立时道“这是教化蛮夷的良机,不可错失。”

    “可他们只要什么医书,程司宝,是你写的”

    程丹若自袖中掏出薄薄的书册,递给一旁的石太监“是,但不是什么医书,原是给幼儿启蒙所用,以养生为主。”

    皇帝翻了翻,里头所写的,于帝王而言真就是日常琐事,便道“还是要以礼仪教化为主,论语诗经之类为佳。”

    程丹若道“陛下所言极是,胡人高层中,心向汉学的人不少,从前只是无处入手。”

    王尚书及时问“噢他们学的是汉语还是蒙语的”

    “是汉语。”经历过上午的暗流,程丹若此时更轻车驾熟,“庶民学了论语也不懂,多是胡人王公的后代,他们对大夏的学问十分感兴趣。”

    王尚书故意思考片刻,才问“陛下,不如准鞑靼各部派子孙前来大夏,入国子监学习。”

    皇帝一时心动,假如胡人后代都学经义,说汉语,和汉人又有什么分别昔年匈奴休屠的王太子被霍去病俘虏,后为西汉重臣,亦是忠心耿耿。

    若真有这天,北胡再难威胁中原。

    “可。”皇帝点头准许,“王卿,此事准你去办。”

    王尚书应下,又问“译书的差事,交由四夷馆办即可,但书目最好仔细挑选一番,最好叫胡人看了,能对大夏生出敬慕之心,最不济,也要学说汉话,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野蛮的强盗做派。”

    顿了一顿,道,“我听邱司正说,之前,程夫人看病只说汉话,使不少胡人不得不效仿”

    程丹若道“牧民愚昧,连蒙文都不认识,和他们说道理是不行的胡人崇尚勇武,与大夏的儒孝截然不同,非要逼他们接受,反倒弄巧成拙,惹来他们的逆反,但衣食住行,本是天理,互市开后,许多胡人都学会了汉话交流,也是这个缘故。”

    “此所言不无道理。”

    王尚书正色道,“胡人因大夏大肆收购羊毛,已起防范之心,论语诗经之外,不如编写蒙汉两语之书,言大夏之仁义,讽胡人之野蛮,久而久之,胡人便以为大夏人而荣,为胡人蛮夷而为耻。”

    皇帝赞许“大善”

    程丹若对王尚书刮目相看,他整个上午不吭声,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她闭嘴了,这时候,谁都不需要她的意见。

    敲定了文化宣传的问题,皇帝才随口提起云金桑布的最后一件事。

    “程司宝,”他半是玩笑半是调侃,“顺义王妃要与你义结金兰,你意下如何”

    程丹若平静道“王妃言重,臣愧不敢当。彼时,胡汉盟约犹在,王妃又身处大夏境内,若有不测,易留人话柄,臣顾虑大夏名声,才予以救治,与顺义王妃本人并无干系,无须她感谢。”

    云金桑布的人情看起来美好,却绝对不能认。今时今日,或许是好事,皇帝也没多想,可难保今后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