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夏天悄悄过去, 秋天又来了。
程丹若荆钗布裙,拿着小铲子,蹲在花园里挖红薯。
经过两位贺家姑娘大半年的努力, 终于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现在传到大夏的红薯能否适应这里的气候,品种是否优秀,长出来的果实够不够大, 够不够甜, 也到了揭晓的时刻。
程丹若用力往土里插进铲子边,狠狠一撬。
咔嚓。
什么东西断了。
程丹若“”她拔出铲子,铲掉周围的土,拎起来一看。
果然弄断了。
“夫人,还是我来吧。”贺三娘的脾气有点急, 看不下去她糟蹋粮食的行为, “这得轻轻挖。”
程丹若只好让开“好吧,你们辛苦些。”
“不辛苦。”贺四娘也拿了铲子, 和姐姐一起干活。
她们姐妹俩干惯了农活, 手脚麻利, 动作又快又仔细,没一会儿就把红薯完完整整地挖了出来。
程丹若拿起一支, 放在手中打量。
和她记忆中, 街边炉子里的烤红薯相比,这个红薯的个头无疑更小,显然是没有经过选育的原始品种。
这能不能行啊程丹若正在担心, 却听贺家三娘说“哎呀,这红薯真不错,怪多的。”
她忙问“这结果算多吗”
“多啊。”贺三娘说,“您瞧瞧, 一个个这么大,吃一个就够填肚子的了。”
程丹若微微安心“那就好,你们家里种了没有”
“种了种了。”贺四娘说,“我爹亲自种的,照看得可精心了。”
贺老头可真是个妙人。程丹若莞尔,拿起两三个红薯“今天晚上就吃这个。”
厨房有面包窑,烤红薯也不错,当夜宵正正好。
是夜。
谢玄英拨开一个红薯,在烛光下端详许久,才慢慢咬了口。
“怎么样”程丹若随口问。
他道“比龙子化送我的更甜一点。”
“大同的土质更干,比四川更适合种这个。”程丹若就事论事。
谢玄英瞥她“不对。”
她“”
“是你种的。”他认真道。
程丹若“都是贺家两位娘子在照料。”
“你选的苗,浇过水,松过土,这个也是你挖的。”他振振有词,“她们也是你雇来的,自是你的功劳。”
“”程丹若有点吃不消,转移话题,“马上要睡觉了,吃一个差不多,不能多吃你明天要早起吗”
谢玄英道“嗯,明儿下乡看看,问问收成。”
光看自家花园的半亩地,没法了解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得下地去问老农,这才能确定这两种新作物,是否适合在北方推广。
鉴于胥吏弄虚作假的本事一流,还是亲自去看过更放心。
程丹若想想,问“不如我跟你一块儿去”
谢玄英“为何”
“有点五谷不分。”她叹气。
“好啊。”谢玄英明显高兴,盘算道,“那就推迟两日出发,我们在大同境内走一遍。”
她不在身边,他心里总是记挂,每次出门都是直去直回,若能同行,两人便能好好看一看民情了。
程丹若说“好,明日我把事情和林妈妈交代了。八月没大事,各处的节礼早就买好了。”
八月有个中秋,要送中秋礼,得费些心思打点,别的没什么。
谢玄英却说“这样一来,中秋可能要在外面过。”
“这有什么关系”她不以为意,“我们就两个人,哪里过都一样。”
他弯起唇角“嗯。”
若说出门谁最高兴,莫过于春可乐。
程丹若骑马已经很娴熟了,能自己上马鞍,春可乐也稳重很多,体现出蒙古马耐力好的优势,驮着她走半天都不大喘气。
但要注意,虽然秋季气温凉爽,可风大的时候,骑马就是大大的灾难。
尘土兜人一脸,感觉每呼吸一口气,都是土的味道。
真吃土。
程丹若只敢在无风的时候,蒙住头脸骑一会儿,多数坐马车。谢玄英是个很好的人肉垫子,靠在他身上,减震效果很不错。
第一天,他们去的是大同的朔州。
这里有马邑和山阴。
因为桑干河,灌溉比较充分,依旧以种小麦和小米为主。
程丹若穿道袍,戴方巾,做男性打扮,下地仔细看田里的麦穗。
老实说,结穗格外少,稀稀拉拉的,乍看上去仿佛营养不良,和她记忆里金灿灿的麦田截然不同。
但农民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神情,面对官老爷的疑问,他们都说“收成不错”,虽然今年夏季有点干旱,但靠着桑干河的水源,依旧熬了过来。
换言之,现在的小麦品种就是这样。
不过,虽然麦穗少,活却一样多,在没有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