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小人物  我妻薄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泰平十八年的夏夜, 于美娘将一包药倒进了丈夫的罐子。

    家里就一间屋,煎药的时候,她的丈夫始终躺在床上,死死盯着她的动作。她心跳如雷, 浑身冒着冷汗, 拿药包的时候手都在抖。

    可丈夫并没有起疑,因为她紧张的时候太多了, 一做不好就要被打, 没有犯错也会被打,一天中大多数时间,她都这样害怕。

    就这样, 她解开了药包,把里面的药材全部倒进去。

    这很正常, 不是吗

    但于美娘知道,那是两天的份额。她的丈夫一喝完, 就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于美娘没有带任何行李, 只在怀中揣上银两,就抱起石头, 在下午光明正大地离开了村子。

    人家问她“石头娘,你这是去哪儿”

    于美娘死死抠住手指,照着彭万年的吩咐回答“孩子有些难受, 去寺里讨碗符水喝。”

    这时, 程丹若和惠元寺的第一次义诊还在, 村子里很多人都去过,有病看病,没病拜佛,故而全都没有起疑。

    就这样, 于美娘光明正大地离开了家,黄昏时分和彭万年会合。

    两人私奔了。

    天地浩大,彭万年倚仗勇武,一口气带着于美娘和他的便宜儿子石头,直接跑到了河南。

    他会些拳脚功夫,体格又高壮,便寻了家颇有善名的富户,自称与妻儿是从山东来的,家里遭了倭寇,如今无处安身,自荐做个护院。

    这户人家心慈,且也不太在意流民的来历,见彭万年有点本事,便留下了他们。

    于美娘怕被人发现踪迹,深居简出,闷在家里纳鞋底子。

    这段时间,她过得既幸福又恐慌。

    幸福之处在于,嫁给前夫五六年的时间,除了怀孕的几个月,拳脚相对少些,一直都在痛苦中度过。

    身上的伤好了又添新的,新的未愈,旧伤又开始隐隐作痛。

    最崩溃的时候,她跪在惠元寺下的山脚,对佛祖磕头,问佛祖,我生平从来没有做过恶事,为何要遭受这样的苦难

    她也问僧人,僧人说,是她前世作恶,今生偿还罢了。

    于是渐渐麻木,渐渐忍受。

    直到又遇见了彭万年。

    在河南的一年多里,于美娘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她才发现,“丈夫”并不是魔,石大才是,彭万年不是。

    彭万年会给她买花戴,会心疼她熬夜做活伤眼睛,会带石头出去买糖吃。不过几个月的功夫,石头都逐渐忘了亲爹,以为彭万年就是自己的生父。

    日子太美好,于美娘总担心这是留不住的。

    她害怕某天醒来,彭万年被人打死了,而她被拖回老家,关在地窖里饿死,或是直接沉塘,又或者干脆卖到脏地方,永远出不来。

    可就是这么恐惧,她也不后悔。

    不逃跑,她从来不知道,日子可以是甜的。

    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

    没人找过来。

    彭万年也安心了。

    “石头慢慢大了,总要读书。”他谋划,“这两年,我也攒了些银子,咱们买两亩田,以后就安定下来。”

    于美娘对他死心塌地,就算他说下地狱去,她也毫不犹豫。

    “我听你的。”她摸着熟睡的儿子,“咱们去哪儿”

    彭万年已经打听过了“山西大同府,那里在招募流民垦荒,能垦几亩,以后都是咱们自己的。”

    于美娘担忧道“那离边境太近了,会不会”

    “你可知道现在的大同知府是谁靖海侯家的公子”彭万年啧啧称奇,“你不认得,我在惠元寺可没少听过他,圣人跟前的红人,要是真有危险,还能让他去那里当官现在鞑靼和咱们停战了,还做生意呢。”

    于美娘似懂非懂,但十分担心“他会不会认出我们”

    “怎么会”彭万年浑不在意的说,“我知道那些贵人们,他们最多只记得身边伺候的,我这样的人,就算在他们身边路过上百次,他们也不会记得。”

    顿了一顿,又笑,“再说,大同这么大,哪有这么巧遇见了”

    于美娘这才安心,同意去山西。

    二月底,启程出发,一路走一路打听,听说了不少新鲜事。

    于美娘最在意的莫过于羊毛衣“等安顿下来,我也去弄些毛线织,给石头挣点束脩。”

    石头脑袋圆圆的,闻言懂事地说“娘,我不读书,我跟爹种地。”

    “傻儿子。”彭万年摸着他圆滚滚的脑袋,“你要读书认字,这样才有出息。”

    他们夫妻在此达成共识,便有意打听大同府什么地方的义学比较好。

    彭万年舍了一肉包子给路边的货郎,他就好心提点“大同的义学不多,一般不收流民,不过嘛”

    他看着高壮的彭万年,认为应该多多交好,便说“我给你指条明路,我大姐嫁到了小河村,他们那儿有个义学,不收束脩,是小河村的人就能念,是知府夫人出钱开的。”

    彭万年心头一动,又塞过去半包腊肉“兄弟,能仔细说说不”

    “嘿,上路。”货郎抓块腊肉塞进嘴里,咀嚼片刻,才说,“不过,你们就这么去小河村,人家可能不收,不如去旁边的槐花村。那边荒田多,现在指不定肯收人,只要出一点钱,就能去小河村的义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