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提调校, 是知府的职责一。
而整个大同府,校远比想象中更多。
首先,官府有大公办校一是国, 也就是国子监, 第二种是府、州、县的儒。
国子监作为官府最高府,生源主要就是下面府、州、县的优秀生, 又或者是官家子弟的恩荫名额。国子监的生叫“监生”, 出来就能当官。
这是京城的事儿,姑且不论。
再说府、州、县的校,这是和中央的对应的,叫做郡县, 其实就是地方府,也就是地方行政部门的管辖内容了,教育人员有其正式的编制。
府设教授一名从九品, 训导四人杂职, 生名额四十人。
州设正一人杂职,训导三人杂职,生名额三十人。
县设教谕一人杂职,训导二人杂职, 生名额二十人。
入的生,校包饭,可以免家里个人的徭役。
又能读书又能吃饭, 这样好处,谁不想来如今,这些名额已经不够用了,扩招很多,为区别, 原来的生被称为禀膳生员,扩招的就叫增广生员。要是还不够,继续塞人进来,这群吊车尾就被称为附生员。
等同到现代,大概是优秀生、普通生、赞助生。
谢玄英今天要的就是府。
他的主要任务有个举办祭祀,考察生的习情况。
祭祀是繁复而冗长的仪式,但谢玄英做得很认真。
大同连兵乱,读书人少又少,必须重视,传达他好好搞教育的决心。
祭祀完,开始考校。
谢玄英坐在府的正厅中,俯视着唯唯诺诺的几十个生员,随口道“就从经史开始吧。”
府一共四门课,经、史、礼律书、乐射算。他对这边的教育水平有数,就不考难的了。
“古君子仕乎孟子曰仕,解”
“知府大人,这话的意思是,君子应当为官,啊不,是唯有君子可为官。”
谢玄英端茶的动作顿住了。
他不说话,第二个人又自作聪明地接话“大人,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您是在告诉我们,君子出仕,就该如大人一般注重祭祀。”
谢玄英“”
原以为自做足了准备,没想到,还是天真了。
他艰难地考核完了四书五经,再史,却现他们背是能背,但不知其意,不解来龙脉,全然不解。
教授小心翼翼地解释“原先教史的故了,在下是来的,还、还没讲到。”
谢玄英慢慢点头,尽量和颜悦色“经史不可懈怠。”
完事以后,他又随考了“礼”,好,对古礼几乎一三不知,再“乐”,几乎不知,倒是“射”和“书”还不错。
有个生能写一笔好字,还有人擅射,颇有勇武。
矮子里面拔高个,他将这三人叫来,好生勉励了一番。
三个生满面通红地下了,脚步都在飘。
考校完,已经是下午,来不及其他校,见了社的人。
所谓社,算是半官方校,官府监督,由父母官或提官出面聘请老师,民间自办,所收的也是普通民众子弟。
程丹若假如想搞一个衙门小,就属于社。
但官犹且如此,况社。
谢玄英一个生都未见,只是接见了社的老师们,考了他们的因为按照规定,考试不合格的将革教师职位。
老师们被考得满头大汗,表现也十分一般。
但谢玄英温言宽慰了几句,又与他们共饮一杯,成功让一群平均三十多岁的中男人落泪了。
幸而他身份最高,不必吃席到最后,略喝杯就离,早早入睡。
第二天,州和县。
这里的题更严重,许多生员只会背经文,史书读过却不解其意。
谢玄英脸上不显,心里却非常想和丹娘倾诉就这点水平,都不如你和老师读一个月的书。
但他忍住了,也很清楚,不是所有老师都是晏鸿。
第三天,终于有些欣喜。
他的是朔州山阴县的书院。
这就是官、社外的又一大校,完全由民间自办,通常是乡绅或者是退休的官员儒生所办,其水准取决于主办者的水平。
山阴的这所书院名为“乐游”,比不上苏州的春风书院有名,其创办者是本地一户姓乐的官员,可惜仕途不顺,千辛万苦只考中同进士,做了几官,就因为卷入斗争,被迫老家了。
他的书院规模不大,只收本族弟子,以及朋友推荐来的好苗子。
但人数不多,却很精。
毕竟作为本地大族,乐家有自的佃农、家丁,鞑靼来时往庄园里一躲,碰到小股流兵不足为据,家族被保留得很好。
谢玄英在乐游书院待了一天,和山长聊了聊。
毫无疑,山长对他十分热情。
这不是对知府的热情,纯粹是对谢玄英本人的赞慕。
乐山长三十五岁才成为进士,四十二岁就结束了仕途,目培养儿孙。
而谢玄英十八岁考中进士,二十一岁,正四品,还有指挥使的虚衔。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