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君前奏  我妻薄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皇帝静静听着。

    旁边的石太监见状,悄悄对帘子后头的小太监挥挥手。

    小太监哈腰点头,小跑着去偏厅,和等候的官员们说道“诸位大人,陛下正忙着呢,您几位再等等吧。”

    官员们长吁短叹,只好继续等。

    殿内,热腾腾的火力自金砖下冒出,室内温暖如春。

    程丹若有些渴,却不敢表现,谨慎地往下说。

    “白明月挟持我上箭楼,我假作密语,让她支开随从,趁她不备,刺中了她,并将她推下楼。”

    最高光最显赫的功劳,她却说得非常简单,“随后,叛军大乱,谢将军命人攻寨强杀,无生教核心的罗汉军,至此全军覆没。”

    皇帝点点头,若有所思。

    虽然奏本里也写了事情经过,可寥寥数百字,有修饰有套话,还是亲身经历者的复述,更能体现细节。

    而程丹若的讲述,也侧面印证了她功劳的可信度。

    此前,皇帝虽不至于怀疑功劳作假,却也以为是误打误撞的结果,现在听她重复事情始末,方知实至名归。

    “三郎说,你后来破其妖术,可有此事”

    程丹若咽口唾沫润喉,才沙哑道“回禀陛下,臣听过白明月传教,她自称十世轮回,世世历劫,倘若只身死,恐怕信众并不干休,还要去寻找她的转世。正好从她房中,搜出了一些机关巧具,臣便当着她们的面演示了一番,戳破她法力无边的谎言。”

    皇帝关切地问“反响如何”

    “痛哭流涕,心如槁木。”程丹若谨慎地说,“死信无生教者不多,多数人是为其真空家乡的愿景所迷惑,期待与死去的亲人重逢,再续天伦而已。”

    皇帝轻轻叹了口气。

    愚夫愚妇,可恨又可怜。

    “那白明月所生之子,在何处”他问。

    “在寨中,但具体是谁人照顾,臣也不知道。”她说,“白明月行事十分小心,将其子与众孤儿一道抚养,难以辨认。”

    皇帝点点头,这个说法与谢玄英所言一致。

    他的疑虑,已经解开大半,但还有一件他关心的事“太妃之死,你可有话说”

    奏本里只说太妃病重,忽然过世,乍看似是病死,细品却大有蹊跷。皇帝心知有问题,这才必须招她一问。

    程丹若立即跪倒“臣死罪。太妃虽沉疴难愈,却未到死期。”

    她不说结论,直接陈述“那日,臣回到鲁王府中,求见太妃娘娘,欲转达陛下圣谕,护送娘娘上京诊治。太妃娘娘听闻后,感叹陛下仁和,屡屡降恩,铭感五内,随后便不再言语,反而喝下了长史送来的药,接着便毒发身亡了。

    “臣虽欲救之,然则毒为砒霜,无力回天”

    皇帝问“当真。”

    “臣不敢欺瞒陛下,当时太妃身边伺候的人均在,除却一老嬷嬷撞柱病重,长史自尽,伺候的宫女均随郡主上京,可证实臣所言非虚。”

    程丹若一个字都没说谎,只是,意思已与真相南辕北辙。

    先叹厚恩,再喝药,完全就是服毒自尽的意思。

    皇帝问“长史自尽”

    “是的,他在处理完太妃娘娘的丧事后,就在家投缳自缢了。”她没有提长史的家人,估计皇帝也不在意。

    果不其然,皇帝心里已经认定太妃自知有罪,服毒自尽,长史作为递药之人也已殉主,便不再关心别人。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否则,太妃是伺候过穆宗的老人,亦是他的长辈,不动手如鲠在喉,动手了又有违孝道,左右难办。

    如今“病亡”,皇家体面依旧,心头梗刺消失,其余事,皇帝懒得计较。

    程丹若察言观色,道“微臣救治不力,望陛下恕罪。”

    “罢了,此事也不怪你。”皇帝配合地宽容大度,“你此去山东,立功不少,想让朕怎么赏你”

    有功赏,有错罚,皇帝在这方面从不吝啬。

    程丹若立时道“臣不敢要赏。”

    皇帝稀奇“为何”

    “臣有一事,尚未回禀陛下。”程丹若道,“在鲁王府时,郡主曾命人赐臣白银千两,这笔钱”

    她伏首“已经被臣拿去赈济灾民,无法上缴了。”

    皇帝哭笑不得。他还是头一回见到坦白自己受贿的人,还以为要上缴

    更有趣的是

    “赈灾”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点,晚上看看能不能写完

    这卷要结束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