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卢贵妃,香香,婆慈媳孝  嘉靖的帝二代:我大明天下无敌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北调河南。

    呵,我知道,有些官员就盼着出天灾,朝廷赈济时他们好上下其手。

    黄公公,你是东厂督公,管着锦衣卫。这一次赈灾,不光户部要选派郎中、员外郎、主事们分赴各地。锦衣卫也要派人同行。

    还是赈灾的老规矩,赈粥要厚可插筷,筷子倒了,主管官员人头落地。

    谁要贪墨赈灾粮,就让锦衣卫杀谁的脑袋!”

    黄锦拱手:“是,全凭景川王吩咐。”

    朱载圳此时已有了内阁值房主人的气场。

    朱载圳又道:“我查阅过户部历年的赈灾账册。从嘉靖元年到今天,一半儿的赈灾银都花在了河南。

    河南真是个十年里五年旱,两年涝的贫瘠省份啊。”

    王国光插话:“王爷说对了!臣曾做过河南吴江县令、仪封县令,两任干了六年。对河南的灾荒深有体会。

    河南那边,涝灾还轻一点。淹没的无非是黄河沿岸的三府十九县。

    旱灾,却是通省范围!

    即便不旱、不涝,河南的土地亩产也不高。因为河南的地大部分都是盐碱地。

    山东寻常年景,一亩小麦可产三百斤。河南丰年时不过一百五十斤。”

    朱载圳道:“总是出了旱灾、饥荒调银子赈济,不是办法。得想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严嵩苦笑一声:“河南爱闹饥荒,不是大明一朝的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

    不知有多少帝王、多少官员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解决的办法来。”

    朱载圳道:“事在人为。什么事儿就怕不去想,不去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