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永兴十八年,二月一日。
吴长庆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回到了后宫。
宫女给他捏着肩膀,做着各种舒缓肌肉的按摩。
而贤妃洛敏则是在给吴长庆剥橘子。
“做皇帝真累阿,我都想退位过养老的生活了。”
吴长庆得瑟道,众人已经习惯了他这个风格,自然也不会把这话当真。
“干嘛不采用分封制呢,这样就可以少管很多事情,你也就不用那么累了。”
洛敏说道。
后宫本来不应该议论朝政,但那指的是公开场合。
私下里夫妻闲聊,没什么不能说的。
加上吴长庆对她们一直比较纵容,所以洛敏也养成说话比较随便的习惯。
吴长庆听了这话,心里不由自主的多想了一些。
中午他看到了一份奏折,奏折上也建议吴长庆采用分封制来管理大华的领土。
而在此之前,就已经陆续有人跟他说当前大华在行政上面临的一些‘低效’问题,言语中似乎也对分封制很是推崇。
他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巧合。
最近突然冒出这些言论,显然是有人想要在大华搞分封制呀。
吴长庆以前读书学历史的时候,书上似乎说过,封建帝制对分封制来说是一个进步。
但是,当他拥有了九千五百万领土之后,才觉得事情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以周朝时的通讯能力而言,分封制反而是更好的制度。
如果采用中央集权的封建制,行政效率会低的令人发指。
单单是往中央上呈奏折和等待中央的指示,其中耽误的时间,以及花费的成本,都远远大于解决该事情所能够得到的收益。
哪怕是秦始皇大修驰道,也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
秦帝国快速崩溃,当中就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
后面的汉朝虽然也是封建帝制,但权力很大程度上都下放到了地方。
到了战乱的时候,更是如此。
哪怕是到了明朝,也是出了名的皇权不下乡。
到了清朝,朝廷也不得不设立两江总督这类封疆大吏的职位,权力下放。
这些都是讯通落后所造成的必然现像。
可以说,在以前通讯落后的时代,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其实是有上限的。
像蒙古帝国,扩张之后就必然要采用分封制,不然国家没办法管理。
而分封,就必然会导致分裂。
如今大华的通讯倒是比以前先进了无数倍,但领土面积也是史无前例的大。
如此庞大的领土,继续采用中央集权的制度,对于中央决策层来说是一个非常大挑战,一些京官已经觉得不堪重负。
他们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务,开不完的会议。
但,这不是他们提出分封制的根本原因。
吴长庆有调查局的人给自己提供情报,所以很清楚提出要分封的人目的。
那些人的背后,其实都有皇子们的影子。
他最大的孩子吴堽,虚岁都已经十九快二十了,并且,已经喜当爹。
不知不觉当中,吴长庆都已经是爷爷辈的人物。
有时候他觉得这挺有意思的,在前世,三十六岁还没娶老婆的人都一大堆。而他,已经是爷爷了。
在这个时代,二十岁早已成年,心智已经相当成熟。
更何况吴堽还是皇子,从小就有专业人士教他将来要怎么样做。
一些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人,更是把赌注下到吴堽这里。
以至于,吴堽身边都有一个幕僚团队,帮助吴堽寻求利益最大化。
这个幕僚团队很明白的告诉了吴堽,你想接你老爹的位置,希望极其渺茫,因为吴长庆的身体一直都很好,而且又年轻的令人发指。
想要接吴长庆的位,大概率会像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一样,先于朱元璋一步过世。
就算是吴堽更能熬,熬到路都走不动的时候接过皇位,又能有多大意思呢?
更何况,吴堽还不是嫡子,还不一定能够继位。
他除了要和吴长庆熬,还要跟嫡长子吴玹争,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吴堽的幕僚团队分析后,给吴堽的建议是去向吴长庆请求一个封地,去做一个有实权的王爷。
大华幅员辽阔,哪怕只是分个十分之一的领土,那也是九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比以前的大明朝还大。
在那种封地里的实权王爷,也可以过的和皇帝一样。
吴堽人不傻,综合分析后,也觉得自己最适合的路就是去其他地方做个王爷。
将来中原若是发生了动乱,也可以杀回来,逐鹿中原。
掌握了实权,一切才有可能。
和他有着相同想法的皇子还有很多。
相比起皇长子吴堽和嫡长子吴玹,其他皇子继位的可能性更低,所以想要一块封地的意愿就更加强烈。
而那些投资在这些皇子身上的大臣,富豪,则是在努力的推动着分封制。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