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6章 下西洋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张显一行人刚刚入宫不久,墨殇、袁逢、黄承彦几人也先后来到了皇宫。

    众人见礼过后,刘宏拿起那份报告,笑吟吟的看向张显。

    “你的这个设想很不错,能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吗?”

    张显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随后说道:“回陛下的话,学生是在一次品茶之时,无意中发现的……”

    随后,张显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这个设想的可能性,全都详细的说了出来。

    除刘宏以外,在座众人无不被这个天才般的设想所震惊。

    尤其是墨殇、黄承彦这两位的机械专家,更是深深的沉醉其中。

    他们比让人更能明白,机械的重要性,如果真的能够利用蒸汽机械取代人力、畜力以及水力,那其中的影响,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

    直到张显介绍完了自己的设想之后,整个殿内,也陷入了安静之中,所有人都在思考其中的可能性。

    刘宏也看向张显,开始询问一些关于蒸汽动力的原理以及蒸汽机械的问题。

    由于提前的充分准备,在面对天子询问时,张显都能够一一进行对答。

    听着张显的解释与回答,刘宏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灿烂起来。

    虽然张显回答的有些知识点,可能不太符合蒸汽机的运动原理,但是其主体内容,还是大差不差,至于其中细节,日后可以再慢慢研究改进。

    看来,张显这个设想并非突发奇想,而是真切做过思考和研究的。

    这样的人才,不论如何,必须要支持到底。

    周围的众人也是全神贯注的倾听着天子与张显的对话,并将其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刘宏结束了与张显的对话,然后命人取来了纸笔,目光殷切的看向张显。

    “方才你说了那么多,现在朕想看看,你设想中的蒸汽器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是,陛下!”

    张显恭敬的答应了一声,旋即接过纸笔,依照自己的想象,开始描绘起来。

    刘宏与其余几人,也围到了一旁,聚精会神的看着。

    只见,张显先是在纸张下方画出了一个大铁罐,铁罐上面是一截铁管,连接着一个圆柱形铁筒,在铁筒里面还有一个圆柱,圆上方,则是一段铁棍。

    整体一看,就这分明就是一个简易的活塞钢筒。

    至于这个活塞钢筒,能够带动什么,那就只能靠后续的研究了。

    片刻后,张显停下笔,然后将图纸恭敬的捧到了刘宏的面前。

    “请陛下过目!”

    “好啊,好,真是太好了!”

    刘宏接过图纸,也不禁一脸喜色的连连叫好。

    虽然这个图纸还很简单,但却完美的解释了如何利用蒸汽转化为动能。

    只要有了这个方向,那么就有了研究下去的可能。

    随后,刘宏看向在场众人,沉声道:“朕决定,由工学院、研造司、科研部共同组成一个蒸汽机械研究组。

    并且每年拨付一百万银币,用以蒸汽动力的研究,由张显与众爱卿共同负责!”

    一听这话,众人也不由愣了一下。

    按照如今银币的价格来算,一百万银币,那就是整整十亿钱,这几乎是整个科研部近三成的研究经费了。

    天子不是一个会乱花钱的人,而今能够每年拿出这么多钱用来研究,他们自然也看的出天子对这个蒸汽机是何等的重视。

    刘宏也是下定了决心,不管花多少钱,要多少年,都一定要把蒸汽研究进行下去。

    虽然他也知道蒸汽研究,对目前的众人来说有些勉强了,可能在他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够看到蒸汽机的问世。

    但是刘宏坚信,只要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总规还是能衍生出一些相关的器械与理论知识,为日后的工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众人领命离开之后,刘宏的心也渐渐平缓了下来,开始思考起了蒸汽机的相关配套东西。

    想要弄出蒸汽机,橡胶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

    可是想要弄出橡胶的话,也只有那些橡胶树才行,大汉没有那东西,美洲的话暂时又太远,眼下也只有东南亚地区才行了。

    想到这些,刘宏起身来到了大汉舆图下方,将目光放到了南海以南的空白地区。

    “看来,要来一次下西洋了呢!”

    看着一片空白的海洋,刘宏不禁低声呢喃了一句。

    随着近几年刘宏对航海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大汉相继在东莱、琅琊、吴郡、阴山、永宁、日南等沿海郡县修建了港口和造船厂。

    再加上刘宏的指导,如今造船厂出的海船全都采用了龙骨结构,虽然还没能造出类似于后世郑和使用的那种巨型海船,但也差不了多少,已经具备了沿着海岸线远洋的能力。

    想到这里,刘宏旋即转身看向了一旁的张让。

    “去一趟礼部,让他们给驻邪马台的使臣传信,让他们找到袁术,朕要召见他的船队!

    还有,把蹇硕和外事司主司楚潜找来!”

    “是,陛下!”

    张让恭敬的答应了一声,躬着身子快步退了出去。

    张让走后,刘宏做回了案牍上,还是思索了下西洋的相关事宜。

    说起下西洋,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明时期的郑和。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