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0. 宁贞侯 社稷安宁万邦以贞  我妻薄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皇帝破天荒地召见了内阁全员。
    谢玄英为首辅,这不必说,蔡子义为次辅,还有赵侍郎和孔廉之。
    蔡、赵是杨首辅临死前举荐之人,也是如今杨党首领,接手了杨首辅的势力。他们俩进门前,悄悄对了个眼神。
    ——陛下亲自召见,难道是想过问朝政?
    ——今日宁国夫人不在宫里,莫非……
    两人揣测半天,谁想一进乾阳宫,先看见了喝茶的谢玄英。
    他们:“……”想多了。
    果不其然,青年皇帝在帘子后头,手里不知把玩着什么,口中说的话却把大家吓一跳。
    “朕欲封姨母为侯。”祝沝开门见山,“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先瞅了眼当事人的丈夫。
    谢玄英喝茶中。
    懂了。
    蔡子义沉吟:“宁国夫人劳苦功高,陛下欲恩赏乃应有之义,但——”他委婉地劝诫,“昔年太-祖定制,非社稷军功不得封侯,不如另赐珍宝嘉赏。”
    祝沝道:“朕知此事,然则,姨母并非未立寸功。”
    他不喜欢聊天,看向永年。
    永年做过相关功课,躬身道:“泰平十八年,山东无生教作乱,程夫人奉命探视鲁王太妃,路遇叛贼首领白明月,杀之,此乃一功。后贵州夷人作乱,程夫人随谢首辅外放,亦杀敌一人。”
    谢玄英颔首:“这两件事,均为我亲眼目睹。”
    其他人将信将疑。
    他道:“我夫人晋为司宝女官,就是因平叛有功,诸位不信,可叫起居官翻阅记录,当有此事。”
    别的不敢说,《起居注》里如果记了这事,多半是真的,他们夫妇的能耐还没大到篡改史书的地步。
    但孔廉之道:“仅斩首二人便封侯,未免惹人非议。”
    “阁老恕罪,奴婢僭越,说句实话。”永年是祝沝身边最得用的大太监,可名声比前几任都要好,盖因他是个厚道人,既不敛财,也不争权,一心一意服侍,宫内外都给几分颜面。
    孔廉之亦不例外:“年公公但说无妨。”
    “程夫人多年辛劳,陛下看在眼里,诸位大人也看在眼里。即便只论军功,也不止二人首级,此前与缅甸为战,咱们这儿派去的军医就不少了,伤病营救回来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在朝鲜的仗打了一年多,救下的人更不在少数。”
    永年没上过内书堂,言辞并不机敏,可胜在功课做得足,语气恳切,“没有亲身上阵,难道就不算功劳了吗?”
    孔廉之一时语塞。
    永年说得没错,军中论功行赏,也不是光看斩首的人头。事实上,为了避免士卒争夺人头,队伍中有专人负责收割首级,所得首功都会分到每个人头上。
    军医自然也在此列。
    而伤病营的设立与军医的培训,原本就出自程丹若之手。
    眼下不承认她的功劳,未免有卸磨杀驴之嫌。
    他决定闭嘴。
    赵侍郎开口了:“可女子封侯,史无前例。”
    谢玄英瞥来一眼。
    “没有前例吗?”祝沝奇怪,“朕记得汉时曾有过几位女侯。”
    蔡子义不得不解释:“陛下说的是汉初之事,此后再未有过,本是特例。”
    “既有过,再封一次,又有什么不行的?”祝沝有点烦了,“以姨母对朕的养育之恩,封个太后也未尝不可。”
    谢玄英:“……”
    他闭了闭眼睛,安慰自己,这孩子天性纯良,肯定没想太多。
    可“太后”两个字,足以触动大臣们的神经。
    众臣几乎异口同声:“陛下不可!”
    封养母保母为太后,过去不是没有,皇帝非要封,反对起来可不容易。万一被他干成了,程氏摇身一变成帝王母,垂帘听政,名正言顺。
    以她经营多年的根基,地位再难动摇。
    还不如封侯呢。
    侯爵是同事,太后是领导,孰轻孰重,大家都分得清。
    皇帝如果起了封太后的念头,那封侯就靠谱多了。
    谢玄英见火候到了,轻轻点了句:“爵位有世与不世,我与夫人无嗣,倒也不必传于后人。”
    这话说得凄凉,大臣们微露同情,没儿子这种事,确实挺惨的,很容易平衡他人心理。而且,能传承的爵位和不传承的爵位,含金量大有不同。
    也……不是不能考虑。
    众臣沉吟思索,眼神交流频繁。
    谢玄英正准备喝口茶,再酝酿酝酿,没想到祝沝冷不丁道:“朕意已决。”
    众人:“?”
    祝沝却是已经下定决心。
    人人都说,养父母神仙眷侣,可惜没有一儿半女,着实可怜。兴许寻常人家确实如此,可他们怎么一样呢?
    他是皇帝,纵然是半子,也比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