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白芷是程丹若的丫头, 她要放归,黄夫人自无意见,派个妈妈去衙门走一趟, 消去奴籍就是了。
但白芷不肯马上走,留下来为程丹若赶制衣裳。
这日, 她和紫苏一道服侍程丹若睡下,便在房里点灯纳鞋底。
紫苏劝道“你也歇歇,没日没夜做, 仔细伤眼睛。”
“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我家姑娘。”白芷借着朦胧的烛光,咬断手中的棉线,“我总要尽尽心意。”
紫苏叹了一声,也不再劝, 反而道“程姑娘看着冷, 心却软得很, 自己还没个着落,先为你打算妥了。”
白芷笑笑“你伺候我家姑娘上京, 自有你的前程。”
紫苏道“我倒不怕程姑娘待我不好,这两年伺候下来, 我自是清楚这位主子是好性儿的。只是将来”
她欲言又止“你也听说了吧, 老太太的意思,是要留姑娘在家的。”
白芷沉默地点头。
紫苏喃喃“真是没想到啊, 虽说陈家衣食无忧,留下也不失为一桩好处, 可下次进门, 不是客人, 是唉”
她没什么见识, 做丫头的能混上姨娘, 自然是祖上烧高香,将来生的孩子不再是奴籍,成了正儿八经的主子。
可程丹若进来时是客人,再穷再寒酸,那也是客人,要以礼相待。
然而,妾良妾也是妾,何苦来哉
两个丫鬟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隔日,黄夫人唤程丹若过去,告诉她一个紧急消息“方才露香园来信,道是五号再走,走海路,坐船去京城。”
程丹若十分意外。
原定好了七月初三出发,走京杭大运河,到天津转通州,再赴京城。现在怎么突然要走海路
“这是为何”她问。
黄夫人道“倒也未说缘由,怕是有什么变故吧。”
程丹若无奈。连黄夫人都不知道,她就更没资格知道了,不过也是小事,早两日晚一日的,结果都一样。
七月初四晚上,陈柔娘和陈婉娘结伴而来,与她道别。
陈柔娘因为婚事,对这个表姐心怀歉意,赠了她一支金钗做离别礼“出门在外多有不便,这支金簪是实心的,手头若有不便,当了也能对付一些时候。”
程丹若推辞“这太贵重了。”
“姐妹一场,下次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陈柔娘心下怅然,道,“就当留个念想吧。”
她也不想抢表姐的姻缘,可就如姨娘所说,有的事不争就轮不到自己。婚姻事关终身,不是讲姐妹情谊的时候。
现下终身有靠,陈柔娘自然想弥补一二,不容分说“你若是把我当表妹,就收下吧。”
话已至此,程丹若只好收下。
陈婉娘来得又晚些。
“我也没什么好东西,你明日要走了,这两身衣服便给你,原是我准备穿的,还未上过身。”
墨姨娘过世后,她清减许多,衣裳也不爱红了,皆是蓝绿月白。这回送给程丹若的裙子,便是两件桃红嫣红的罗裙,颜色鲜艳非常。
程丹若收下“多谢你。”
“下次再见,不知何年何月。”古代就是如此,一别难再见,连小小的女孩都知道离愁,“你在外头,自己可要小心,有事便写信来,我在太太、老太太那里提你一句,指不定就能接你回来。”
“多谢你。”程丹若笑笑,又说了一遍,“多谢。”
“虽然你不是我们家的,好歹也处了两年,谢什么。”陈婉娘撇撇嘴,依稀又见过去的娇蛮。但人总是会长大的,她一字也没提父母的安排,略略坐会儿,便告辞回去。
程丹若继续收拾行囊。
其实,黄夫人、陈老爷和陈老太太,都给她准备了东西。
黄夫人送了二十两银子,陈老爷给了她一张名帖,陈老太太送了本佛经,一个玉镯子。
她都带上了。
然而即便如此,所有的衣裳首饰,被褥铺盖,也只装满两个箱子。
初五,顾家一早便派了马车过来。一位三十余岁的老妇人自称姓张,专程来给陈老太太请安。
“奴夫家姓张,我家太太命我和我家男人,送些土仪给京中的靖海侯夫人,因此一道上京。”张妈妈解释地很详细,“这一路,由我服侍程姑娘,待到了京城,程姑娘安顿下来,老奴再回来,向您老人家请安。”
顾太太如此周全,陈老太太无比满意“有心了。”
而等到程丹若和紫苏上了马车,张妈妈又妥帖地解释“姑娘放心,这一路必是平安无事的。”
程丹若不是第一次出远门,平静地问“怎么走”
张妈妈道“今日赶些路程,到太仓天妃镇,在那里登船出海。”
江苏太仓的天妃镇,其实就是浏家港。在另一个世界,郑和七次下西洋,均从浏家港起航,如今也是海运的主要港口之一。
程丹若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车夫一挥鞭,马车飞快跑了起来。大约半个时辰后在河边停下,松江到苏州,当然还是坐船来得快。
江南水网密布,运输的船只已经十分成熟。码头上人来人往,到处是帮人挑行李的民夫。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