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千与千寻》看似是一个写给十岁小孩的童话,但里面却蕴含许多东西。不是一个十岁小孩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它更适合大人看,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千寻,她迫于现实的无奈,只能和熟识得同学、朋友、老师们分别,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去往新家的路上,沿途的风景虽然很美,但千寻无暇顾及,由于爸爸的过于自信,他们在一个岔路口迷路了。故事从千寻拒绝走入未知的隧道彼端,到害怕或孤独影响了她尾随父母之后开始。
后面的历险也就接踵发生了……这些就是心灵苏醒的引线,然后一切开始改变。幽暗的宙宇隧道尽头,隐藏着多少灰黑烟尘,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固然无法预言。
在一家美味飘香的饮食店里,父母贪心偷食而千寻却没有一点被吸引,她一个人在外面游玩。受到小白的警告,她跑回了那家店,但一切都已经面目全非了。
原来他们由于贪食而触犯规条而变成了猪,千寻为救父母,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靠艰辛的体力劳动生活。面对或暴戾或无情的众仙们,在艰难中无从选择,只能从基本的生存中寻求出口。
神仙的世界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无论是表面冷峻内心复杂的小白,还是锐利热情的小玲,亦或沉着寡言有很多手臂的锅炉爷爷以及帮他添煤球的黑色小精灵们,他们都给予千寻很多帮助。
与蛮横的汤婆婆相比,我们可以感受他们的平静,以及被宿命控制的内心图景。而另一个来客澡堂无面人,却缺乏性格,比现实中的千寻更加软弱,随波逐流。因此千寻自此甘当无面神的导师,为他寻求生活的出口。
片中,有一段摄走了我的魂魄,碧蓝天空下,茫茫大海里的火车,千寻和无面人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其他乘客造型类似照相式绘画里的影子,无比安静的上车、下车,或者等候自己的那一趟列车。
这个景象让人强烈想到人生,宫崎骏描画的往往不是列车在路上安静前行的日常景象,就是到站时的末日景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但却总会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相逢,所谓命运,不过如此。
他的影片里总有御风而行的生灵,天与海分不清楚的界限,很难说宫崎骏秉持的是圣埃克修佩里一般的飞翔激情,还是如同押井守所说的,把神风突击队的精神贯入到他的电影里。
但是好在至少人们可以在他的电影里回忆童年的纯真,分享他对人类未来的思考。至少那些默默无言纯净世界的树始终在那里,为我们,也为所有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至少爱幻想的人可以乘上宫崎骏的火车,跟着他安静的看风景,眼睛悲悯。雨一直在下,流淌过悬崖汇向低地,太阳出来的时候,山谷已变成海洋,树木在水下继续苍翠,火车在海面照旧每日飞驰过一个个小站。
小玲用木头澡盆将千寻送去车站,看到铁轨后,千寻跳下水脱掉鞋子慢慢向站台跋涉。我努力搜寻着对电影残余的回忆,始终浮现那一条瘾浮在海面的轨道,被蔚蓝寂静的大海拥抱。
当千寻牵着寻回名字记忆的小白(那时他已经恢复原名琥珀川)的手,在现实的那片天空中云翔,心情畅然,了无牵挂,故事也走到了尽头。
宫崎骏将《千与千寻》送给所有女孩子,或许就是因为它适合所有即将或踏上人生征途的旅人,如何自茫然无措中获得勇气,,这是人生的必经一课,其实无关男女。
如果单从主角冒险经历来看,《千与千寻》可能是宫崎非常“平实”的一部作品,千寻不用拯救世界,也不用和军队抗争寻找失落的城市,她的身上没有国仇家恨之类的目的。
她要做的只是要在父母变成猪后,一个人在神怪世界中独立求生,并且拯救回父母和白龙,这个小女孩的主要工作,地点是一家浴室,虽然里面好像神怪展览。
千寻“有限、简单”的遇险经历,反而提供给观众的一个真实、充满余味和自省的幻想空间。居住过平房的孩子,谁没幻想过雨后水洼里跳出条鲤鱼。
当看到千寻为肮脏的河神冲澡,结果冲出一大堆污秽的破抹布、废旧自行车时,你是否意识到宫崎骏的环保主题依旧常青,他虚晃带过的一笔谴责之色已经让人无地自容。
千寻的神幻历险是如此平实,以至于每个成年人都能从她的泪水和欢笑中看见自己童年的回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